第C1版:生活苏州

昆山巴城擦亮文旅新名片:

仰望星空,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费家浜

梧桐社区

“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一年前,英雄航天员费俊龙回到家乡昆山巴城镇,如此勉励当地的孩子们。事实上,这句鼓励也是巴城发展路上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巴城依靠航天精神和航天文化特色亮点,打造“星野小筑”航天特色乡村展示馆;构建具有多彩生活空间的集宿区社区——梧桐社区,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规划建设戏曲百戏博物馆,扛起传承、保护和发展戏曲艺术的大旗,擦亮镇域文旅新名片。

仰望星空,打造航天特色乡村展示馆

费家浜位于巴城的北部,是航天员费俊龙的出生地。小桥流水、黛瓦粉墙,航天精神浸润枕河人家。在村庄建设中,费家浜最大程度延续了村庄原有临河而居的形态肌理,打造了木质驳岸、便民河台等契合村民生活的环境工程,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地理条件,多数村民从事着农家乐经营及大闸蟹销售,2023年人均收入超7.5万元。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也让无垠的星空照亮了广袤的田野。依靠航天精神和航天文化特色亮点,费家浜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主题LOGO、IP形象等文旅元素,建成的“星野小筑”以特色乡村会客厅、逐梦航天科普馆为定位,结合航天知识科普,着力打造具有鲜明航天文化的美丽乡村主题展示馆。

场馆的主题展览区展示了航天员费俊龙在成长路上的部分珍贵影像资料,及其个人书法作品等特色展品。同时,通过设置神舟六号和天宫号空间站等实体模型,积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持续开展航天科普教育。而“星野咖啡”活动区则结合馆外的启航园广场,给村民和游客带来别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氛围。

未来,这里不仅是乡村振兴布局中的特色亮点,也将成为乡村文旅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脚踏实地,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

征途漫漫,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巴城一直以真抓实干谋发展。

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巴城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11.1%,规上工业总产值1560.4亿元、同比增长3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6亿元,工业投资22.3亿元,进出口总额158.25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尤其在今年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较量中,巴城位列第15名,上升了11名,可以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脚踏实地,巴城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而这背后很大的一个原因,得益于巴城始终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梧桐社区便是一个缩影。

为更好地护航重大产业项目行稳致远,提升集宿区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2023年6月,昆山首个集宿区社区——梧桐社区在巴城应运而生。1.6平方公里的面积内,足有30家企业,企业自建自管宿舍区10处,宿舍楼29栋,可同时容纳超8万名员工入住。

成立以来,梧桐社区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目标,积极探索集宿区社区管理的有效路径,不断擦亮“梧桐家 幸福咖”党建品牌,创新“1+5+7+10+X”社区服务模式,巩固“333”融合治理模式,构建“1+4+6”服务矩阵,发布“幸福咖的梧桐书”,为集宿区企业员工提供政务便民、日常生活和文明志愿服务,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幸福感、归属感,实现“集宿区就是服务区、生活区就是生态圈”。

坚守传统,擦亮城市戏曲文化新名片

“无昆曲不昆山,看戏曲到昆山。”众所周知,昆山是“百戏之师”昆曲的发源地,戏曲文化渊源深厚。自2018年以来,昆山持续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集中展演全国戏曲348个剧种的经典剧目(折子戏),完成了中国戏曲史上最完整的一次“百戏”大展示。

为更好地推动戏曲保护、传承和展示工作,昆山规划建设了戏曲百戏博物馆,全力打造城市戏曲文化新名片。戏曲百戏博物馆位于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曲小镇”的巴城镇正仪老街。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建筑之形取“工尺谱”意,打造灵动空间,演绎古今传承。馆内设有各陈列展厅、公共教育和文创区,融入戏曲主题收藏、展示、教研、演艺等功能,全面展示中国戏曲发展历程和348个戏曲剧种特色。

如今,在昆曲故里,戏曲百戏博物馆演绎昆山腔在阳澄湖畔孕育滋长的历史,充分展现中国戏曲艺术新的魅力。博物馆推出了全国首个以戏曲为主题的XR展项,还在多媒体厅推出以戏曲为主题的沉浸式艺术展览。此外,戏曲百戏博物馆文创和咖啡厅有以戏曲为主题的文创咖啡、黑胶唱片等,多样式的文创产品让艺术在文创咖啡区域碰撞出新的火花。截至2024年9月10日,戏曲百戏博物馆开馆286天,已接待参观者数量超30万人次。何洁 徐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