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徐廷华
小区出新,外墙又粉刷了一次。雪白的围墙,油漆一新的黑色铸铁栏杆有规律地排列其间,远远望去,长长的小区外,绿的树、白的墙、黑的栏杆,一幢幢楼房尽显温馨。
一天,几个中年人来到围墙外,手里都提着一个墨绿色的箱子,聚在一起在商议着什么。有一个正低头打开箱子,里面全放着画笔、粉笔、各色颜料及调色盘、水杯。他一样样地理出来,当他抬起头,我一眼认出这不是前些时认识的画工小李。夏天的时候,他顶着骄阳在另一个社区围墙外画壁画(也称墙绘)。我还和他随意地聊过,看他熟练地对着画样用彩色粉笔先在墙上勾出线条、画好图,然后上色,一支笔在他手上举重若轻,行云流水。我夸他是年轻的画家,他摆摆手说,是画工。这时,他也认出了我,朝我微笑着。
“你们好忙哦,这回到我们小区来画壁画?”我问。“是的,来你们小区锦上添花。”他说得很风趣。
“得待多长时间?”“不长,还有好多小区等着排队呢!”话语里有一种自豪感。
那几天,我每天从公园晨练回来,都有心绕到小李他们画画的围墙外,一边看他们画画,一边随意地和小李聊聊。
小李抽着烟,手里拿着画样,对着雪白的墙看了半天,间或用手指或粉笔头在墙上比画比画,画几个道道,定了一幅画的间架章法,然后就勾出线条,一幅画就渐渐显现出来,最后上色。我看了全过程,他们的速度很快,一天一个样,在墙上阔笔飞旋,横涂竖抹,已画好了十多幅。内容也多样,都是社区提供的,有城市建设的新貌,有校园生活的速写,有社区老人活动的剪影……看似简单,却是精心打磨的,睹之赏心悦目。
小李和我说,画这些还是雕虫小技,有时他们要在几十层楼高的外墙,画巨幅广告画,这工程量就大了,要搭起脚手架,铺上楼道板,站在上面画。凌空俯视,下面是喧嚣奔驰的车流和密密麻麻的行人。他们几个乡村青年从金陵职大的美术专业毕业后,看好城市外观的宣传行业,就抱团成立了一个文化公司。渐渐的业务做大了,有了些社会影响,二十多年下来,已辐射到去外省市画画,每天都有电话来和他们联系。时常刚完成一个地方的墙绘,又风尘仆仆地赶到另一个地方去。
他爽朗地笑着,我被他的情绪感染。想起过去读过作家杨朔写的一篇《荔枝蜜》:“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像小李一样平平凡凡的画工,他们走南闯北,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跌宕起伏的日子,遍尝过众多酸甜苦辣的滋味体验,日复一日,默默无闻,乐此不彼地用画笔美化着一个个城市小区、街道的“风景”,也是在酿造一种生活的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