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力教育”理念为指引,无锡市新城中学积极响应新吴区作为全国教育试点区域行动方案,推进“课间15分钟”和“每天一节体育课”改革,以活动、运动、灵动的课程,实现强身健体、心智培育、情绪适应、意志锤炼、力行致远等五大“活力教育”发展目标。
学校精心规划“课间15 分钟”,将其划分为放松时段、自由活动期、准备下节课三个阶段,为鼓励学生课间参与活动,限制教师拖堂行为,学校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对不同时段的课间信号做了铃声调整。
学校力保课间活动安全有序,实行全员管理,构建完备组织管理网络。各楼层与活动区域均安排值日教师与学生志愿者巡查引导,及时处理突发状况,纠正不良行为。班主任也会在班级内强化安全教育与活动引导,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并督促其遵守规则。
在创建丰富课程方面,七年级孩子们将长辈们儿时游戏进行传承,将跳格子、翻花绳等传统民间游戏再次带进校园。鼓励八年级学生自创弹笔、手指角斗、创意棋牌等游戏,还评选创意游戏小达人,并将评选出的游戏进行推广。在九年级的课间课程中,学校设计以走出教室、望向远方、保护视力为主体的“望远课程”。
学校结合体测项目,分项设置运动,室内及楼道、操场区域准备小垫子或瑜伽垫,组织学生们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跳绳。鼓励班级课间开展“律动魔舞”活动,由心理、音乐、体育教师合力,筛选适合在班级中开展3至5分钟的律动舞蹈,和着轻快的节拍,做着轻松有趣的动作。
发挥特长,个性展示。各年级或班级结合自身特点,开展趣味活动,把课间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学生们设计及开发了多种课间游戏,课间发挥了学科拔尖人才的优势,为他们提供展示的空间,同时在他们的带领下,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开展音乐沙龙等活动。
在设计和优化课程上,学校定期组织研讨交流活动,共商“课间15分钟”和“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活动质量保证,根据体育课强度与学生疲劳恢复周期,合理优化课程设计。目前,学校积极探索与校外体育机构或教练合作模式,邀请其入校开展特色课程培训,满足学生个性化体育需求。
关注个体差异,创新活动形式。学校体育教学与课间活动依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分层分组,为不同层次学生定制教学目标与活动计划,并结合学生兴趣,将持续创新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创新体育活动形式一是引入电竞与体育融合项目,如体感游戏竞赛;二是开展校园体育创意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体育游戏方案并推广实践;三是借助互联网与智能设备,开发线上线下融合体育课程与活动资源,如运动打卡挑战、线上知识竞赛等,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卢仁斌 匡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