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今年以来,宿迁市泗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文艺工作要求,在文化活动组织、文艺精品创作、载体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年初“聚力奋进新征程 龙腾虎跃闹新春”民俗文化展演活动拉开了年度文化活动盛宴的序幕,舞龙、舞狮、花船、跑驴、秧歌等各色民俗表演为沉浸在节日喜庆中的市民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越泗阳 乐精彩”第十届泗阳流行音乐荟活动,以“群众演、群众看、群众评、群众乐”的形式,吸引来自河南、北京等16个省市音乐爱好者来泗参赛,点燃夏日激情夜晚;第一届戏曲艺术月暨第二届淮海戏嘉年华,邀请全省各地 15 家文艺院团依次来泗举办专场演出,交流展示淮海戏、黄梅戏等传统戏曲艺术,让群众感受传统戏曲的文化和魅力……
一方面,立足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悦民,泗阳县持续将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常态化举办的“周末大舞台 欢乐大家唱”“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文化进万家等主题文化惠民演出,让更多的群众共享优秀文化资源,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
另一方面,泗阳县委县政府全力做好非遗项目和民宿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众多独有韵味的非遗文化遍布泗阳广大城乡。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入选县级非遗项目61个,传承人92人,市级非遗项目15个,传承人32人,省级非遗项目4个,传承人4人,并成立一些文化志愿者团队,定期组织开展“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使泗阳非遗品牌持续打响,民俗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
以打造文艺创作泗阳高地为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等主题,创作大型现代淮海戏《板凳姐上任》、纪录片《地理先驱张相文》、歌曲《聚力荣光》等主题文艺作品75部,其中25部列入市级2024年创作计划库,2部入选市级重点创作项目。
《板凳姐上任》是江苏首部讴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原创作品,该剧取材于泗阳县穿城镇颜圩村“小板凳乡风文明评议会”。在保留苏北琴书韵味的基础上,该剧又融入了淮海戏的曲牌元素,听起来既似苏北琴书,又似淮海戏,并且无缝衔接,呈现出一种民歌戏曲化、戏曲民歌化的音乐之美。该剧先后入选“江苏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江苏省2024年度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项目”“2024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
优秀的文化作品正是泗阳县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紧紧围绕现实题材、红色题材、地域题材等,创作生产了众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经受住历史检验的力作。
泗阳县委县政府通过加大投入、丰富活动、培育人才、挖掘传承,倾力打造“泗阳民间文化”品牌。从摸排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资源,采取针对性的保护和传承措施,到建立健全扶持、鼓励文艺事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形成重视支持文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再到积极搭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文艺家的服务平台,组织和引导全县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文化品牌建设,泗阳的民间文化艺术正在融合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中。
为架设城乡文化沟通的桥梁,按照“提升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泗阳县围绕“1+13+N”格局体系,分类分批推进小剧场建设,在城区依托县文化馆现有阵地建设标准化小剧场1个,13个乡镇(街道)依次建设“文明乡村小剧场”,形成覆盖城区、乡镇(街道)的小剧场体系。依托小剧场开展“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等文艺演出60余场,覆盖群众8000余人次。同时,积极开展苏北琴书、工鼓锣等本土特色曲艺资源调查,加强地方曲艺保护和传承,按照“一镇一特色 一镇一品牌”打造特色“乡村书场”19个。采取“政府购买、群众享受”的方式,邀请本县省级市级曲艺非遗传承人刘德清、王军等到特色乡村书场举办“琴鼓乡村行·非遗惠百姓”“非遗进社区”等主题活动40余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曲艺惠民成效显著。王勇 杨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