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5版:城事

连云港市急救中心信息化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智慧急救”无障碍,让听障人士轻松求助

文字语音实时转译

今年以来,连云港市急救中心大力发展“智慧急救”,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急救效率和服务质量,让急救服务更加贴近民心、顺应民意。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推出,不仅解决了群众在急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让急救服务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和人性化。

以往,连云港市群众在异地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呼叫120时,往往需要二次甚至多次拨打目的地的急救号码,这一过程不仅繁琐,更严重影响了院前急救的效率。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连云港市急救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市县一体院前急救呼叫响应模式。

“有一次,我母亲在乡下突然病倒,我当时在外地,情急之下拨打了市里的120,但调度员很快通过‘一键转接’帮我联系上了县里的急救中心,整个过程非常迅速。”市民李先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感慨不已。

据连云港市急救中心主任介绍,急救中心在调度系统中完善了“第三方通话”模块,市、县120接到求助异地急救的来电后,调度员通过该模块,可以让求助人直接连通目的地120,实现三方同时在线通话,直至任务完成。这一举措有效避免了群众因多次拨打电话而延误急救时机的问题,让群众急救求助只需呼叫一次。

连云港市急救中心还致力于打造无障碍急救平台,为残障人士提供便捷的急救服务。该平台利用AI技术,将听障人士的报警文字转译成语音传输给120调度指挥中心,同时将报警人的紧急联系人一键推送。调度人员的语音回复也会同步转译成文字发送给报警人,实现文字语音的实时转译。

不久前,一名听障人士在家中突发疾病,他通过无障碍急救平台发送了求救信息。调度员迅速接警,并通过平台将信息转译成语音,及时调度了附近的救护车。同时,调度员还将报警人的紧急联系人信息推送给了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确保了救援的顺利进行。

今年,连云港市急救中心持续打造“上车即入院”危急重症救治新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指挥调度中心、救护车辆以及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这一举措极大提升了胸痛、卒中等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实现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零时差”无缝对接。

“有一次,我们接到了一位突发胸痛的患者即将入院治疗的信息,通过智慧急救平台,我们在院内实时了解了救援进度和车辆路径,我院多学科联合会诊团队专家远程指导车内抢救,并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做好了充分的救治准备。”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心内科主任介绍道。

目前,该项目已在市直各家医疗机构实现完全应用。通过平台,院内专家可以实时跟踪车辆路径,观察伤者体征,远程指导车内抢救,实现远程多学科会诊。这不仅提高了急救效率,更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了专业有效的救治。

连云港市急救中心的“智慧急救”举措,不仅让急救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实惠和便利。今年以来,该市院前急救多项质控指标显著提高,预计到2025年,120呼叫反应时间可缩短到10分钟以内。今后,连云港市急救中心将继续深化智慧急救建设,不断提升急救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急救服务。王晓宇 郭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