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生活苏州

吴江区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派出所辅警汤双林:

从警十多年练成大数据的“鹰眼猎人”

辅警汤双林在工作中

他经常盯着电脑屏幕几十分钟一动不动,在几十个G的视频中梳理线索,为了几秒钟的嫌疑人画面反复敲击暂停播放键,理清来龙去脉,筛选有效证据,将一幅幅图像和一串串数据演绎成破案的“密码”,为抓捕犯罪嫌疑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十几年的从警生涯中练就一双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的“火眼金睛”,传承一种“不破案件不罢休”的坚韧精神。他就是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派出所辅警汤双林。

陈霞 黄泽润 高达

不知疲倦练就“火眼金睛”

倍速、暂停、回放、放大……为快速捕捉到一闪而过的线索画面,汤双林日复一日重复这样枯燥的流程,只为给办案民警提供最大的技术支撑与最坚实的后盾。“经得起奔波、熬得了长夜、耐得住寂寞。”这就是汤双林对侦查研判工作的概括。

每次协助民警侦破案件之后,汤双林还喜欢“回头看”。2009年以来,汤双林将经手协助的每一起案件、每一条线索都记录保存下来,其他同事侦破的案件他也会习惯性问一下情况,翻看现场的照片和视频资料,熟悉现场作案人的相关特征,寻找案件间的关联线索。就是这样的不知疲倦,汤双林练就了过目不忘的本领,凡是经他手研判出的嫌疑人,他往往从嫌疑人的衣着、样貌和走路姿势,便能一眼认出,并且大部分能脱口而出他的名字,身边的同事纷纷惊叹于他的“最强大脑”。

汤双林的脑子里不仅装着嫌疑人的特征,他还对辖区视频点位烂熟于心。汤双林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走遍辖区各个角落,熟悉每条街巷、每个小区、每家企业的视频点位的方向、方位、辐射范围,并且和队友配合,制作了若干张视频点位图,上面详细标注了辖区近万个视频点位的编号和位置,极大地方便了工作。

带出团队跑出破案“加速度”

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占比高、居民结构复杂、小案频发的状况,2020年,所内研究打造小案侦防专业组,当时的团队仅有一名民警和两名辅警,拥有多年研判经验的汤双林协助民警将这个团队从从无到有、从有到精,逐渐发展成一个8人团队。

这个团队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半路出家来到案件研判岗位,刚开始的时候,汤双林都是手把手地教他们,指导他们平台的运用、视频的点位、研判的方法。经过多年磨练,如今的他们已经让侦破小案实现了由“单打独斗”到“重任划桨”的转变。

这便是汤双林协助民警带领团队破获民生小案的一个缩影。从同步接报警、了解警情,再到视频查看合理分工,最终锁定嫌疑人和落脚点,这些流畅的操作都是信息共享、配合默契、机制顺畅的结果。团队成立以来,在开发区派出所接报的侵财小案中,23.78%的案子在当天就侦破,51.8%的三天内搞定,很多都能够做到“上午接报案件、中午明确对象、下午缉拿归案”。同时汤双林还在视频研判中总结出“1+5+N”技战法,与大家分享,实现了团队的共同进步。

他是同事口中的“神仙队友”

本就是苏州大学法学院毕业的汤双林,利用空余时间,于2015年顺利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高学历+蓝本子”这让他成了辅警队伍中名副其实的“高材生”。更高的法律素养支撑,让汤双林在解决业务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更加得心应手。

工作十几年来,汤双林见证了公安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在带辅民警的指导下,汤双林不仅仅对本地各类平台熟练掌握,他还一有时间便去研究全国各地的战例战法,积极学习各类应用平台。

他在实践中慢慢摸索,从全国各地不同的应用平台中得到很多对破案有用的信息,逐步整理出了一张表格分享给身边的同事,让人一目了然。他还将平台运用的优缺点积极反馈给区局大数据建设应用大队的同事,不断优化本地应用平台。

“有干劲儿、有冲劲儿、爱学习、勤钻研、乐分享,能静得下心、沉得住气,他身上有着年轻人可贵的品质。”提起汤双林,分管办案队的副所长章程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