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读品周刊

请用笑脸面对下雨天

《论幸福》 [法]阿兰 著 潘怡帆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抱怨

快乐毫无威望,它是年轻人的心境,而忧愁却位居高位,并且被过度尊重。

新年复始,这意思是说,太阳又要再度爬升至它的最高处,并且往下坠到它最深处的这个起点。我祝福你,再也别说或想着世界会愈来愈糟。抱怨“人贪财好利、爱享乐、无责任感、年轻人缺乏教养、偷窃、犯罪骇人听闻、人欲横流,又天时不正导致冬行春令”,这种类似的责难从人类社会形成的那天起便已存在。它不过意味着:“无论是我的肠胃或兴致都不再是我当年二十出头的那个样子了。”

倘若这只是抒发感受的一种方式,人们可以忍受这样的言论,如同忍受病人的忧愁一般。然而,语言本身拥有极大的力量:它夸张、放大了忧愁,像件外套披盖在任何事物之上,并从而导果为因,就像孩子将同学化装成狮子或熊之后,却开始害怕对方一样。

很明显地,若一个生性忧愁的人把自己的屋子弄得像追思堂,他住在里头只会愈显忧郁,因为那里的每样东西都叫他黯然神伤。我们的念头也会有类似的情形。因为一时的使性子,我们把每个人都当坏人,摆烂公共事务,而这个乱搞的结果最后会反过来使我们对社会感到绝望。绝顶聪明的人往往最容易使自己上当,因为他们的大放厥词往往似是而非。

最糟的是,这种毛病是会传染的,就像是精神上的霍乱。我认识一些人,当着他们的面,谁都不能说从整体而言,公务员比过去来得更廉洁、勤快。那些随激情起舞的人往往神态自若地侃侃而谈,令人动容的诚恳使他们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这种时候,谁要是想站出来说句公道话,谁就会被当作傻蛋或恶作剧的家伙。抱怨变成一种规矩,犹如社交礼节的一环。

昨日,一位挂毯商为了寒暄而天真地说:“季节全都打乱了。谁会相信现在是冬天?几乎和夏天没两样,谁也弄不清这是怎么回事。”他明明跟其他人一样,都觉得今年夏天热得出奇,却偏偏要这样抱怨冬天。不过,人云亦云更胜于事实。而且,你也别太信任这个正在笑话我的商人。因为并非所有的事实都像1911那美丽盛夏的回忆那样 ,叫人记忆犹新。

我的结论是:快乐毫无威望,它是年轻人的心境,而忧愁却位居高位,并且被过度尊重。因此我认为应当要抗拒忧愁。不只是快乐是件好事,纵使这个理由已经足够,更是出于必须公正的缘故。因为忧愁总是滔滔不绝,总是强词夺理,总是不愿被公正地看待。

保持快乐的艺术

正因为下雨天,人们才更渴望看见快乐的脸。所以,请用笑脸面对下雨天。

应当教育孩子们保持快乐的艺术。这不是厄运当头还要保持愉快的那种快乐的艺术,那是斯多葛学派的专长。我指的是在环境还过得去的时候,在人生所有的苦涩仅限于小烦闷和小病痛的时候,保持快乐的艺术。

保持快乐的艺术的第一守则就是,千万别到处向人诉苦,无论是过去痛苦的经验或者是现在遭逢的痛苦。应当把向他人描述自己的头痛、恶心、胃酸、肠躁,当作是不礼貌的行为。即使谨慎地选择措辞,这些话题仍是不礼貌的。遭遇不公义或失望的情绪也不该对人诉说。应当告知孩童、青年,乃至于成人这个太容易为人所遗忘的道理,那就是自怨自艾只会使别人感到难过;也就是说,这最终给他们带来不快乐,即使他们状似鼓励人吐苦水,或乐意安慰人。忧伤就像一种毒药,人们可能会上瘾,却对身体有害无益,最终还是得靠理智来战胜一切。人人都在寻活,而非找死。人人都在寻找那些活生生的人,我指的是那些心里开心,也总是喜形于色的人。倘若大家都朝火堆添火,而不是对着灰烬哭泣,那么人与人的交往该会有多愉快啊!

请注意,这些都曾是社交礼仪的法则。不能口无遮拦,确实会令人烦躁。中产阶级随后就把坦率而言带进社交风气当中;这是件好事,不过不能是大家聚在一起诉苦的理由,这只会导致更深的烦闷。把交往社群扩大到家庭以外是很有道理的。在家庭的小圈子里,往往会因为彼此过于依赖与放心,而使人们去抱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假使人们有心要取悦对方,这些小事根本就不会被提及。在权势者的周围玩弄手段很有趣,这种乐趣无疑是因为在这种时候,人们会完全忘却自己的小小不幸,而那些不幸要是抱怨起来,还真是没完没了的无聊。人们说这种工于心计劳神耗脑,不过辛苦会转变成欢愉,就像音乐家或画家所费尽的心血。而这些钩心斗角的人所获得的第一个好处,就是从小小的痛苦中被释放出来,因为他们没机会也没时间为此浪费唇舌。因此产生下述原则:倘若你不提起自己的痛苦,我指的是你的那堆小烦恼,你就不会老想到它们。

在这个我以为的保持快乐的艺术里,我还想要加上几项针对如何恰当运用坏天气的实用建议。在我写作时,恰巧下起雨来,雨滴敲响屋瓦,汇集成无数涓涓细流;空气被洗净,像滤过了一般清澈,密布的乌云声色壮大。应当学会欣赏这幅美景。然而,有人说:“这雨会坏了收成。”另一人说:“泥泞搞得到处都脏了。”而第三个人说:“若没下雨的话,坐在草地上该多舒服啊。”这些话都没错,不过这些抱怨也同样于事无补,倒是我被抱怨的雨水兜头淋下,回到屋里还不得安宁。殊不知正因为下雨天,人们才更渴望看见快乐的脸。所以,请用笑脸面对下雨天。

关心

所谓道德,就是千万别跟人说他脸色差。

众所皆知这个著名的场景,就是所有的人轮番对巴西儿(Basile)说,“你脸色苍白得厉害”,最后,他相信他自己生病了。每当我置身在一个亲密无间的家庭中,那里的每个人都关心着其他人的身体状况,这就会让我想起那出戏。谁的脸色要是有点白或者有点红,他就该糟了;全家人都会开始忧心忡忡地追问他:“你有睡好吗?”“你昨天吃了什么?”“你工作过度了。”或者说些其他的安慰话语。接着就开始细数哪些人生了什么病,“只因为他们没有及早注意与治疗”。

我同情生性有点怯懦和敏感的人,被家人以下面这种方式疼爱、宠溺、保护与照顾着。平常的小小不适,譬如腹泻、咳嗽、打喷嚏、打呵欠、神经痛,只要发生在他身上,都好像变成是可怕疾病的征兆,有关他疾病的任何进展,都在整个家庭密切的监控下。即使医生完全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也很清楚,他绝不会劳心谆谆地要他们不要过度担心,以免得反被当作庸医。

只要心里忧虑,就会开始失眠。我们这位想象的病人开始彻夜倾听他的呼吸,以便白天时可以转述他夜晚的状况。要不了多久,他就会被验出病来,且人尽皆知;原本已经了无生气的话题会因为聊起他的病况而恢复生机。这个倒霉鬼的健康情形就像证券交易所里一只有行情的股票,一下子涨,一下子跌,而他对自己的状况也或多或少有些理解。总之,他变成一个精神耗弱的人。

该怎么治疗才好呢?远离他的家庭,搬到陌生的圈子里生活。他们会有口无心地问候:“身体好吗?”只要你一认真相待,他们便一溜烟地走远了。他们不会听你的抱怨,也不会用让你牵肠挂肚的关心的眼神看你。在这样的对应下,假使你没有瞬间感到失落,那么,你就痊愈了。所谓道德,就是千万别跟人说他脸色差。

内容简介

《论幸福》共有93篇随笔,阿兰引经据典或用生活周遭的实例,从不同角度诠释这人人渴求的“幸福”主题。他教我们敞开心胸,“原谅自己其实是愿意原谅别人的首要条件。相反地,不稍节制的懊悔,相形之下往往是在扩大别人的过错”;他教我们坚强意志,“命运是变动的,一弹指就会创出一个新的世界。菲薄之力也会引发无尽的后果”;他教我们相处之道,“愈是真挚与珍贵的情感,也就愈缺少不了礼貌”;他鼓励采取行动,“人们常说自己总是错过幸福。对于免费的幸福而言,此话不假,因为免费的幸福根本不存在。而人们自己创造的幸福,从不会让人失望。因为幸福就是学习,而人们永远在学习”……

作者简介

阿兰

(1868—1951)

法国哲学家、教育家、散文家、评论家,被誉为“现代苏格拉底”。本名埃米尔-奥古斯特·夏蒂埃,以笔名闻名于世,笛卡儿学派追随者。著有《论幸福》《论教育》《论哲学家》《论政治》《美术体系》《观念与年纪》《诸神》等书。他的作品被其学生——法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书之一,堪与蒙田的随笔媲美。1951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大奖”,为此奖第一位受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