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船上,乡村振兴故事振奋人心;农家书屋里,“精神食粮”鼓足干劲;文明实践站内,非遗手工意趣盎然;惠民大集上,关爱服务温暖人心……天地初藏,冬韵如约,连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适应季节变化,拓展文明实践形式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温暖秋冬 幸福同行”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以贴近群众需求、服务群众生活为导向,让文明实践“热”起来,更让群众心中“暖”起来。
理论宣讲,越来越“好懂”了。“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大爷,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提出的内容,就是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寒冬将至,连云街道砚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走进年龄较大且腿脚不便的老党员家中,为他们送来了红色书籍,并解读党的最新思想以及民生政策新变化,让理论宣讲沁润民心。奏响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强音,关键在人。连云区依山傍海,部分街道的常住老龄人口居多,随着天气愈发寒冷,上下山不便,“送学上门”“小马扎课堂”等理论宣讲方式应运而生。全区组建了“小螺号”“山海大讲堂”“桃源讲堂”“云嶺课堂”“海州湾大讲堂”等特色宣讲团队,围绕“谁来讲”“讲什么”“给谁讲”,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分众化宣讲活动,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理论送入千家万户。
文化教育,越来越“鲜活”了。冬日的暖阳洒在云山街道云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广场上,小朋友们手拿旧玩具、文具等物品,迫不及待地拉着家长们来到桌前,“物色”自己想要换取的图书;在连云街道陶庵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志愿者为居民们详细讲解非遗螺钿胸针制作方法和过程,居民阿姨们轻握制作工具,低头专注地挑选合适的螺钿片,调整角度进行镶嵌,在流光溢彩中共享非遗之美;随着夜幕降临,高公岛街道黄窝村村民们结束一天的捕鱼工作,走进海岛书房,翻开一本好书,静享夜读时光……初冬乍寒,变的是温度,不变的是文明热度。
全区依托“1+9+51+216+N”五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聚焦群众需求,全年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文明实践“春风行动”“点亮星夜”“温暖秋冬”活动。同时,结合地域文旅特色,深挖“我们的节日”文化内涵,创新游园会、公益市集等活动载体,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上千余次,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基层单元。
关爱服务,越来越“暖心”了。“秋冬季是常见的支原体肺炎以及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预防,做到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海州湾街道海州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几十位老年朋友认真聆听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讲解冬季传染病的传播路径、预防措施以及感染后的应对策略;墟沟街道南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送上装有抱枕、防寒手套、暖手宝等的暖冬贴心大礼包,墟沟街道院前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阅读分享、图书盲盒、法律法规宣传讲解等活动,让这些“城市传递员”在工作间隙获得更多的“精神食粮”,暖“新”更暖心,让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在冬季焕发出新活力。
从“文明实践”到“实践文明”,连云区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深化拓展,整合阵地、人才、项目等资源,扎实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努力将温暖与关怀送到群众身边,倾力书写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答卷”。王晓宇 颜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