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6版:艺+周刊

37.8-小满未满:当代水墨的后浪参展作品赏鉴

《风雅》180cm×80cm 周江南 2000年出生,祖籍湖南长沙,自幼移居苏州。2019年以全国第二名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2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花鸟系,2023年保送至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研究方向为山水画。现为苏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羊》136cm×68cm 蔡海标 1986年生于广东普宁。2009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水木邮服现代美术馆馆长,世博桥艺术委员会主席助理。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秘书长,揭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雪山2》82cm×137cm 陈威 广西人,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本、硕、博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目前博士在读,主攻山水画造境研究,师从丘挺教授、刘荣教授。代表作有《龙雷》《飞雪》系列。现任广西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玉林市书画院副院长。

《盆中景之虬枝》75cm×165cm 陈昕 1986年出生于山东青岛。201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获专业硕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师从黄华三、高毅教授。现工作和生活在北京。

《海之外》24cm×102cm 杜健 1994年生于河北邯郸。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2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硕士学位。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现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

《她》40cm×95cm 谢欢盼 201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15年保送至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19年保送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工笔人物研究生。202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鹿王》46cm×105cm 樊令超 1998年生于山东泰安。202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专业,同年被推免攻读山水专业硕士研究生。

《梓桐》16cm×102cm 王星茹 1997年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师从林海钟导师。

《被进化和循环笼罩的诗意No.07系列一》 150cm×61cm 金金 1982年生于山西临汾。201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广东海洋大学艺术学院。目前工作和生活于广东。

《人间喜剧-龟虽寿之朱雀》33cm×44cm 魏久捷 1984年生于重庆。2006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10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贤者之石43》90cm×63cm 毛嘉 1989年生,祖籍山东。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深圳。

《球状星云》120cm×90cm 费晨彬 1989年生于安徽芜湖。201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

《渊系列-7》42cm×31cm 苏宝晴 2022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获美术学专业(中国画方向)硕士学位,师从李戈晔。2023年进修于北京画院孙震生导师工作室。

《并瓦的相思》43cm×54cm 高参 2014年保送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攻读本科学位,2018年保送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工笔人物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金瑞。

《魅惑的落霞》68cm×37cm 胡箫桐 1990年生。201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师从张见。现工作生活于日本东京。

李中诚《不周山》58cm×153cm 李中诚 1997年出生于浙江嘉兴。201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202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金瑞教授,现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师从于洋教授。

《向左还是向右系列1》214cm×300cm 张兴义 201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22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2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徐华翎教授。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觅屿No.2》62cm×93cm 周博华 1992年生于山西太原,本科、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工笔人物画专业,导师徐华翎教授。现博士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徐华翎教授。现生活于北京。

《幻夜》22.5cm×70.5cm 单鼎凯 江苏南京人。201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吉祥如意》27cm×187cm 魏全儒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硕士,南京书画院青年画院画家,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联特聘研究员。作品致力于传统水墨画的多维拓展,在综合材料方面进行探究和创作。

《协奏》61cm×39cm 江卓玮 199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2022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22年保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倪巍。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

《暗夜》50cm×100cm 武一杉 1995年生于西安。2018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2018年以第一名保送中央美院硕士研究生。2021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博士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徐华翎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深圳市插画协会会员。

■前言

转向图像意识

□魏祥奇

在“中国当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展览对中国现代水墨和当代水墨发展史进行梳理的过程中,80后和90后艺术家群体的创作并没有被收入其中。作为主题展览项目的延伸,此次展览有着连接的作用。

但现在看来关于水墨问题的思考并非他们艺术创作的核心,甚至可以说,“水墨”在这里是完全缺失的。艺术家们更关注其绘画的内容和形式,更关注图像的隐喻性和象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他们而言,水墨并不是一个问题。当然,我们在展览策划之初首先就明确艺术家遴选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艺术家的创作首先是使用水墨的材质,就是说任何一位观众在看到一件作品的时候都不会有“这是不是水墨作品”的疑问。那么,在这里,水墨就没有被作为此次展览要研究的关键问题,而只是作为区分作品类型的边界存在的。

要知道,水墨作为一个问题,被推崇备至抑或被质疑,从1980年代现代水墨的论题生成之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1990年代实验水墨的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孕育了新世纪回顾水墨论题时,可以将之置入到一个更为国际化的艺术史语境中进行新的考量。

同时,我们一致在否定继续讨论水墨问题的可能性,因为这样会使自身的理论思考和艺术实践陷入到一个狭窄的道路上去,而必须超越水墨,去讨论水墨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性的、精神性的维度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新世纪以降的当代水墨艺术实践和理论体系依然是根植在今天世界艺术发展史的景观之中,仍然与我们所能设想的思想价值的高度和强度相距甚远。但伴随着新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自信的新的历史语境,当代水墨艺术创作展现出了意欲唤醒至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活力。不难觉察,关注水墨艺术理论发展者,基本上都是亲历了近四十年来水墨艺术发展的实践者:只有从未停止自己思考脚步的艺术家才能留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

我们也很容易发现,此次展览中的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与亲历了40年水墨艺术发展的实践者之间的差异巨大,他们较多接受的是近十年来新工笔和新水墨艺术的直接影响,他们的创作在图像上与之有着清晰的延续性关系。这意味着水墨在他们的创作中大多仅仅是作为一种材料而存在,其材质的特殊性与油彩、版画和雕塑在语言性上有着平行的逻辑关系。换而言之,在他们的创作意识中,水墨并不是一个问题,或者说至少现在还不是一个问题,只有画面的问题、造型的问题,只有表现力的问题——这也是任何一位艺术家在艺术生涯中都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在这个相对集中的专题性的展览中,我们不会意识到前辈艺术家的焦虑,也很难意识到如果将这些作品放置于世界艺术创作和展览的前线时会遇到的问题。只有通过他者才能更准确地认识自我。此时,我们的创作被称为中国的绘画还是艺术,确实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是:艺术创作的核心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不仅关注1980年代以来从现代水墨到当代水墨发展的历史,关注在当代水墨创作领域作出积极贡献的艺术家的新创造,同时也在通过“小满未满”项目持续关注和推出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推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新发展。

期待我们共同开启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