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评/精要

中国发布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

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未来,异地异店退换货、公积金异地取用、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都将实现。

1月7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发布。这份重磅文件指引各地区和各部门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从要求做的、禁止做的、鼓励做的三个维度,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不断增强和巩固中国大市场优势,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动力。

事关异地异店退换货等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发布,政策围绕老百姓密切关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

在就业方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各地区不得在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方面设置影响人才流动的政策性障碍。

在医疗领域,要建设统一的医疗服务市场,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持续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跨区域、跨医疗机构共享互认等,这不仅将缩短诊断时间,也会减轻患者的负担。

在消费方面,过去大家在网上购物往往只能选择特定平台支付,而现在平台间的壁垒正在逐步消除。而且,将来异地异店退换货也不再是个麻烦事,政策将引导全国布局的品牌连锁实体店、大型连锁商场超市等探索实行省域内异地异店退换货。

在家政领域,相关部门将推动更多家政服务员在“家政信用查”平台上进行实名认证,为咱们老百姓提供更加放心的服务。

此外,这次的政策还提到了“一破除”,就是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像去年以来,相关部门就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等专项行动。这些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不仅能够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还将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

指引提出哪些目标要求

此次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具体来看,要求做的属于“规定动作”,是对各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共同要求。

比如,指引针对交通设施仍存在部分断点卡点的问题,提出“破除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针对各地监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要求“进一步统一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采集标准、格式、字段等”;针对各地政务服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明确“要制定并动态更新本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统一政务服务事项的名称、申请材料、受理条件等内容”。

禁止做的属于“底线红线”,如果触碰了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指引强调若干“不得”,明确了违规设置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条件、妨碍经营主体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影响公平公正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禁止性规定,相关问题线索一经核实就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还会通报、约谈有关负责人。

鼓励做的属于“自选动作”,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王善成表示,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在统一大市场建设中不可能做到齐步走,基础条件好、市场化程度高的区域可以先行一步,对标更高标准加快推进本地区以及跨区域的统一市场建设。比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鼓励各地区进一步畅通异地、异店退换货通道等。

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的大市场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点多面广、千头万绪,是一项系统工程。

重点要做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围绕保障市场体制有效运行,加快完善市场制度规则;围绕提升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围绕打通经济循环各环节,加强市场“软硬”基础设施支撑;围绕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着力提升整体监管效能;围绕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群众密切关注的突出问题,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值得注意的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面向全球、充分开放的大市场,是对所有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大市场,绝不是搞自我小循环,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的大市场。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畅通的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让世界各国来华投资者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王善成说。综合新华社、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