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关注

西藏定日6.8级地震,已致126人遇难

1月7日,救援人员在定日县长所乡搜救 新华社发(刘友胜 摄)

1月7日,救援人员在定日县扎村转移伤员 新华社发

定日县长所乡通来村的房屋倒塌情况 新华社发

北京时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经初步排查,截至7日19时,定日县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28名重症人员转移到市人民医院救治;倒塌房屋3609户。

目前,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7日晚,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决定将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升级为一级地震应急响应。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央广网

全力救援,运-20已奔赴灾区

据新华社消息,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定日县措果乡,震中20公里范围内人口数约6900人,震中20公里范围内有3个乡(镇、街道)驻地、27个村。

7日中午,定日、定结、拉孜三县消防救援力量已经全部集结出动,正在全力救援当中,其余队伍也正在赶赴震中途中。

目前,西藏消防救援总队已完成启动《跨区域地震救援响应预案》,分别调集昌都、林芝、山南、那曲、阿里5个市地支队,5支轻型地震搜救队,共计337名救援人员、75辆车、4条搜救犬、7030件套装备完成集结。

西部战区第一时间建立抢险救灾指挥体系,向震区派出前进指挥所。7日14时5分,西部战区前进指挥所人员乘坐运-20飞机,奔赴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统筹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国网西藏电力首批共60余人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及6台保电车已抵达定日县开展电力设施抢修恢复工作。截至7日13时25分,定日县县城已恢复供电。

7日中午,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在已调拨2.2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基础上,为保障好老人、儿童等特殊受灾群体,向灾区援助取暖炉、电热毯、帽子、围巾、手套、保暖衣、赈济家庭包、儿童温暖包、应急食品等13万余件救灾物资。

截至7日15时30分,参与救援的移民管理警察已救出被困群众21名,安全转移受灾群众600余名,排查安全隐患116处。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提供的最新遥感影像显示,地处本次震中位置的定日县措果乡,周边有长所乡、曲洛乡及其下各村,人口相对密集。从影像上可以看出,措果湖湖面尚有大部分冰封,当地气温较低,会对灾后救援和居民安置带来一定困难。

珠峰景区暂停开放,灾区全线交通管制

珠峰大本营相距此次地震震中直线距离只有数十公里。1月7日,珠峰大本营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大本营的游客和工作人员均平安,“冬季属于珠峰大本营旅游淡季,游客很少,且冬季游客不能在珠峰大本营住宿,乘坐环保车前往参观后就需返回”。

该工作人员称,目前他在定日县扎西宗乡,距离大本营约40公里,“房屋完好未见明显损坏,但是现在停电了”。

1月7日11时42分,定日县文化和旅游局和日喀则珠穆朗玛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因日喀则市定日县2025年1月7日9时5分发生6.8级地震,为了保障游客及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珠峰景区于2025年1月7日10时开始暂停对外开放,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另外,日喀则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7日下午发布公告,为确保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G318、G219部分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除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应急救援车辆、运输抗震救灾物资车辆以及指挥车辆外,其他机动车禁止进入管制区域。

一名地震遭埋压儿童被救出

地震发生后,武警部队迅疾响应、紧急驰援。记者从武警部队作战勤务指挥中心了解到,在长所乡森嘎村,武警定日中队出动29人,分3组展开搜救,中午在54号居民区一处废墟下面救出一名被埋压儿童。专家提醒,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空气稀薄、辐射强烈的特征,使得救援难度大,对救援队伍要求高。

另外,地震还可能引发雪崩、冰崩、滑坡和冰湖溃决等次生灾害,需要引起注意。特别是由于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救援人员容易出现高原反应,会影响救援工作的效率和增加救援的风险。

专家解读

震中位于拉萨地块内部

震源机制为拉张型破裂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此次地震进行研究分析表示:定日县6.8级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地块内部,距离地震最近的断层为登么错断裂,距离约11公里,震源机制为拉张型破裂。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专家表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成的青藏高原隆升、地壳缩短增厚和广泛的高原变形,是控制中国大陆西部构造变形的主要动力学机制。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同时受到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拉张应力作用,高原内部发育有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的两种典型断裂。在这种强烈地壳形变作用下,拉萨地块及周缘断裂带活动尤为强烈。1950年以来,拉萨地块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21次,最大为2017年西藏米林6.9级地震。因此,此次地震属于拉萨地块的一次能量释放。

中国地质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在2024年10月针对日喀则地区地震灾害风险展开的一项研究显示,日喀则市自东向西分布着亚东—谷露、申扎—定结、岗嘎—当穹错等多个近南北向构造裂谷,这些构造裂谷第四纪活动显著,强震频发,例如1908年尼玛县申亚乡发生的7.0级地震就发生在定日—戈芒错裂谷内,1952年谷露镇发生的7.5级地震就发生在亚东—谷露裂谷内。而此次震中所处的措果乡,就位于申扎—定结构造裂谷内,距离其最近的活断层登么错断裂只有2.2公里。

另外,措果乡所处区域的地貌类型为河流冲积平原。“当地居民点往往建在河道冲积而成的地方,比如河谷、山麓冲积扇或者河流冲积平原,但是只要有水就会有断裂,政府在做居民点选址时想要避开断裂也非常困难,断裂太多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表示,根据过往经验,相比应力已经释放的断裂处,断裂附近更容易发生地震。

但并非所有的地震都能引起地震灾害。“同样是震级超过6级的地震,可能什么伤亡也没有,也可能有很大伤亡,取决于震中附近有没有居民区。”孙士鋐说。

西藏自治区地震局的调查显示,1949年到2020年间,西藏发生了造成地震灾害的地震共计43次,其中日喀则市发生12次,次数最多。孙士鋐表示,这是因为日喀则当地民居以土石木结构为主,除了抗震性很差,还因为当地海拔在4000米以上,当地民房通常会将房顶加厚,房屋倒塌后,更重的房顶和用石头垒砌而成的墙体压下来,更加不利于居民逃生。

当地9时相当于内地的7时,并且是冬天,地震时很多人都还在睡梦中,这对于逃生非常不利。此外,当地的建筑比较低矮,也会影响人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