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关注

严惩躲在幕后的腐败分子,《反腐为了人民》第三集播出

揭开新型腐败隐身衣

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1月7日晚播出第三集《揭开腐败隐身衣》。

近年来,新型腐败、隐性腐败花样翻新,掩饰权钱交易手段更趋隐蔽复杂。从原来的“本人在台前”“利用职权为他人直接办事”演变为“隐藏到幕后”“间接为他人谋利”;从原来的“办事收财”“收受现金”,演变为“以市场化民事化的手段间接敛财”,甄别和查处的难度加大了。

随着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党对反腐败斗争的规律性认识越来越深入,反腐败斗争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方式越来越科学,一些原来隐藏很深的腐败分子,也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暴露出来,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

综合央视新闻、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

通过妻子实控公司

唐一军躲在幕后敛财

通过妻子控制公司,零投资坐收巨利

唐一军,曾任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司法部党组书记、部长,江西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等职务,2024年4月被立案审查调查。

专案组调查发现,唐一军违纪违法问题的突出特点,就是通过妻子宣敏洁实际控制的公司,用市场活动掩盖腐败行为。

宣敏洁多年从事金融、财经工作,曾在国企担任高管,2005年下海经商。

宣敏洁下海后的第一桶金,靠的就是唐一军的权力。当时,唐一军在宁波担任市委副书记,一家企业和宣敏洁的公司合作开发一个房产项目。所谓合作方式是,宣敏洁不需要投一分钱,只需要让唐一军给相关部门打招呼,为该项目取得建设用地指标等事项提供帮助。事情办成后,宣敏洁的公司以退出项目、股权对价为幌子,获利500余万元。零投资就坐收巨利,这让唐一军夫妻尝到了权力带来的甜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推动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了《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制定了明确的禁业要求。但唐一军却在执行上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他明知妻子实际控制多家公司,却不按要求申报、整改,反而用各种手段遮掩,夫妻二人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影子公司”层层嵌套,隐身幕后敛财

唐一军藏身在宣敏洁背后,宣敏洁又藏身在多个代持人背后,操控多家影子公司,给审查调查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不过,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穿透障眼法提供了新的有力武器。

专案组以掌握的举报线索为抓手切入,运用大数据手段进一步关联搜索,进而发现了更多可能与宣敏洁有关的影子公司、代持嫌疑人、行贿嫌疑人,一步步揭开伪装背后的真相。

调查发现,唐一军夫妇在接受利益输送的方式上也是煞费苦心,每一笔受贿都用不同形式的经营活动来包裹,将腐败行为和正常市场行为混杂在一起。

利用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的形式进行以明显高于市场价的利益输送,已成为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一种趋势,这在唐一军案件中较为明显。调查发现,宣敏洁实际控制的企业中,有一家文化产业公司。这家企业接受的多笔投资,都存在低值高投的异常现象。“本来值一块钱,人家给你投两块钱,我能回报他们什么呢?那就是唐一军权力可能给他们带去的帮助。”宣敏洁说。

为掩盖权钱交易的本质,唐一军夫妇采用的包装方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有些还多年布局、长线操作。2012年到2017年,一家科技企业将宣敏洁控制的一家小公司陆续并购吸收,并购后宣敏洁实际持有了该企业的450万股原始股。所谓并购,目的是下一步借助唐一军的权力资源,帮助公司上市。

唐一军利用职务影响力,向有关领导干部打招呼。该企业上市后,宣敏洁多年前获得的450万股原始股价值飙升,收益达4000多万元,巨额利益输送就这样假借市场路径完成了。

感到被调查的风险后,唐一军夫妇一度和相关人员串供并转移隐匿证据,被留置之初用谎言来对抗调查。当专案组将大数据调查获取的证据摆在他们面前,唐一军夫妇的心理防线很快崩塌了。

经查,唐一军在多个岗位上,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公司上市、职务提拔、案件处理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2024年10月,唐一军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妻儿、兄弟都是他的“收款员”

孙志刚贪腐细节披露

多名亲属参与敛财,培植“白手套”“收款员”

孙志刚,贵州省委原书记,2023年8月被立案审查调查,2024年2月被开除党籍。经查,孙志刚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项目承揽、股份认购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孙志刚贪腐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几乎从不亲自经手,而是通过多名“白手套”来操作。调查发现,他利用职权办事敛财,有多名近亲属参与其中。有一些问题是孙志刚主动为之,有一些是他在幕后策划,有一些是他心知肚明但包庇放纵。

其中,孙志刚的五弟孙少武,是他最主要的“收款员”。孙少武多年一直经商办企业,背靠哥哥这棵大树,生意自然格外好做。2015年,孙志刚一到贵州任职,他随即就跟到了贵州,利用哥哥的职务影响随意干涉市场经济活动,成了贵州政商圈中炙手可热的“孙老五”。

当时有家企业想到贵州省开展业务,有些项目需要得到孙志刚的支持,孙志刚一面答应该企业的请托,一面趁机提出希望这家企业也支持他弟弟的项目,收购孙少武在武汉的一个土地项目股权。企业老总怀着攀附孙志刚的盘算,一拍即合,相互勾兑,以远高于市场价完成了收购。

找人代持设置“防火墙”,发展孙家“代言人”

在孙志刚的纵容支持下,不仅是孙志刚的弟弟,孙志刚的妻子和儿子,也都仰仗他的权力获取资源、插手项目、攫取财富。

对于违纪违法所得,孙志刚家人主要通过找人代持来设置“防火墙”。孙志刚妻子有一个朋友叫胡耀尹,相识20余年,早在2007年,她就有意将胡耀尹发展成为了自己的“代持人”。

孙家用胡耀尹的名义,在海南购买了一套房产。胡耀尹由此感到,自己成了孙家信任的心腹,也可以借助孙志刚的权力来谋些好处。她于是开始为一些商人老板充当“掮客”,通过孙志刚妻子找孙志刚打招呼插手工程项目,从中获取巨额“居间服务费”,自己得一部分,向孙家输送一部分。

孙志刚到贵州任职后,胡耀尹也跟到了贵州“发展”,并把和孙家的密切关系,作为交易的“资源”四处招摇。此时的她,不仅是孙家的“代持人”,也成了外人眼中的孙家“代言人”。

胡耀尹有个商人朋友想在贵州承揽一个修路工程,但由于工程浩大,对施工单位资质要求高,这名商人并不具备相应资质,就找到胡耀尹。胡耀尹通过孙志刚的妻子打招呼,帮助该商人顺利拿到了项目。

尽管多年来孙志刚躲在幕后为老板办事,把家人顶在台前收钱,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2024年,法庭以受贿罪判处孙志刚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两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孙少武、胡耀尹等“白手套”也都受到相应的严厉惩处。

针对孙志刚案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推动抓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工作。贵州省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整改,对新型腐败、隐性腐败问题的查处和防治也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曾是专家型医生

王茂生收回扣高达2亿余元

当“一把手”后,收受回扣高达2亿余元

王茂生,2013年4月至2022年6月,曾任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高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对他的审查调查,源于茂名市纪委监委在办理其他案件时,一名涉案商人交代,曾向王茂生行贿200多万元。

排查发现,王茂生多年来利用职权为多家供应商在药品、耗材、医疗器械的采购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帮助,从中收受回扣高达2亿余元。

王茂生从医近40年,早年是茂名市人民医院著名的心胸外科专家,由于技术精湛被誉为“王一刀”。

2013年,媒体曝光了高州市人民医院医药采购“回扣门”事件,正副院长都被免职追责,王茂生临危受命调任该院担任党委书记、院长。这个任命本来是期望他能以“王一刀”的权威和果断,向不良风气开刀。但遗憾的是,从手术台到管理岗位的他,位置变了,思想也在变,最终自己也深陷“回扣门”。

首先找上门来的,是王茂生之前就认识的一个医药供应商许灿。听说王茂生当了院长,许灿直白地请托他关照。

除了老相识,也不断有人想要成为他的新朋友。后来向王茂生行贿金额最大的医药供应商李少刊就是其中之一。

能不能把自己代理的产品送进医院,关系到的利益相当大,因此有些不良供应商不惜拿出业务额的一部分来行贿,这就是所谓的带金销售。

当时,王茂生身兼院党委书记、院长,在医院内部人事任命、资金使用、医药采购等方面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行贿花费被转嫁到成本中,“医保要支付很多钱”

高州市人民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覆盖高州及周边广大城乡地区,每年的采购体量不小。为了防范被查处,王茂生用各种方式来遮掩受贿行为。

王茂生和李少刊曾一起看广州白云山脚下的一套房,最后就是用李少刊给王茂生的回扣款一次性付款的。

王茂生大部分受贿所得都是找人代持,行贿人在广州、湛江、茂名等地为他购买多套房产、商铺,全部登记在别人名下。他还让医药供应商把部分钱存到以他人名义开的证券账户,但却是他在实际控制。

收的现金怎么藏,王茂生也动了一番脑筋。装修时,他在阳台上专门设计了一个隐蔽的夹层用来藏收受的钱款,外边再用柜子遮挡。然而,王茂生精心隐藏的贪腐行为,最终像这个夹层一样,被专案组揭开了伪装,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的全部赃款赃物也被追缴归案。

王茂生的案件揭示出,部分医药用品采购中仍然存在滋生腐败的空间,不良医药供应商行贿的花费被转嫁到经营成本中,直接侵害了群众的利益。

“回扣不可能无缘无故送给他,那都是在经营成本里面的。损害的一个是老百姓,一个就是国家,国家医保要支付很多钱。”李少刊说。

茂名市纪委监委针对这些案件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在卫健系统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推动市卫健部门开展以案促改促治工作,包括健全药事委员会决策机制,落实医疗卫生系统物资采购、招投标等相关制度和流程,切实推进国家医药集中采购落地见效等根本性举措,有效挤压了采购价格里的水分,也大大压缩了滋生腐败的空间。

截至目前,茂名市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7.49%,医药费用同比下降6.69%,群众负担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