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新知

三名80后太空归来首次亮相

身心状态良好,期待早日重返太空

8日下午,神舟十八号80后航天员乘组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从太空返回60余天后,在北京航天城首次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4月2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92天,其间进行了两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完成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和多次货物出舱任务。同时,还在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下,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于2024年11月4日安全返回。

据介绍,神舟十八号乘组返回后,相继完成隔离恢复、疗养恢复阶段各项工作,已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目前,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神舟十八号乘组身心状态良好,各项医学检查结果正常,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

目前,中心正按计划实施专项医学检查和实验数据采集,在完成健康评估总结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神十八乘组表示,能够为国出征,他们倍感荣幸和自豪,期待早日重返太空。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现场分享了驻留空间站阶段的经历和体会。

神十八乘组说了啥

航天员 叶光富

我很荣幸能够同队友一起参与并见证新纪录诞生。这种突破既是自我的突破,更是中国载人航天不断追求卓越、持续提升能力的突破。

从03航天员到指令长,角色有转变,使命更艰巨。如何在这样一个全新布局和环境,并且在任务项目、复杂程度和操作难度全面提升的挑战下,带领整个队伍去安全顺利高效地完成任务,说实话压力更大,责任更重。可以说整个在轨期间,我们乘组三人具备很好的融合状态,我们也天地一体、乘组一心,圆满完成了这次任务,可以说我们也一起创造了精彩而又难忘的飞天旅程。

航天员 李聪

载人航天是一场接力赛。正是一次次任务的经验积累,一次次新鲜血液的注入,才使我们伟大的事业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次太空出差,我实现了自己的首次太空漫步,也按照计划完成了各项任务。在地面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在我们乘组三人默契的配合下,每一项任务都完成得非常“丝滑”,圆满完成我的首次太空飞行之旅。

航天员 李广苏

本次任务我们一共参与了空间站三舱所有机柜的约数十项空间科学实(试)验项目,我们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空间科学研究数据,我们也很有成就感。后续,我们也希望有更多更好的空间科学研究项目持续更新,早日产出更多造福人类的优质成果,发挥空间站“建站为应用”的目标。

我们始终以对航天事业极端负责的责任心,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精心实施每项操作,加强复查把关。当所有的工作都做到位了,“丝滑”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新华社 央视

■相关新闻

嫦娥七号计划明年发射

将去月球南极寻找水冰

2024年,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壮举。今年,探月四期后续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的研制工作也将稳步推进。

在深空探测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北京和安徽两地联合开展嫦娥七号科普载荷的研制工作,这个载荷的创意来自长沙的小学生们,它将和嫦娥七号探测器一同前往月球南极,尝试利用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实现旗帜在月球上飘扬。

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天柱说:“我们知道在月球上是真空的,它没有大气,所以很难像地球上一样通过风力使旗帜飘扬。而小学生们的想法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在旗帜的表面,布置这种闭合的回路的导线,通入双向的正反方向的电流,通过电磁场的相互作用而使旗帜飘扬起来。”

如果计划顺利,这将是第一面在月球表面飘动的旗帜。

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发射,将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此外,科研人员目前还在推动后续嫦娥八号以及国际月球科研站等任务的论证工作。

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