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流感高发,得了流感会有哪些症状?“黄金48小时”如何用药?现在打疫苗还来得及吗?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专家:抓住“黄金48小时”,拖延治疗当心并发症
流感发病的48小时被称为自救的“黄金48小时”,高危人群如果没有在48小时内使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疾病可能发展成肺炎、重症等,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引发并发症。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周倩宜提示,应抓住治疗黄金期,流感病毒在感染初期会迅速繁殖,感染后48小时内是治疗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周倩宜说,流感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引发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败血症等并发症,以及肺炎、心肌炎、神经性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引发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周倩宜建议,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应及时就医,通过医生的诊断确认是否为流感,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避免病情加重,减少病毒传播。对于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同时应注意药物搭配,避免与其他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重复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治疗流感的药物可选择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这两种药有何不同?奥司他韦服用方法:每日两次,用药疗程5天;玛巴洛沙韦服用方法:服用一次。
专家介绍,从缓解症状来看,两个药物是等效的,玛巴洛沙韦对降低病毒载量的速度要比奥司他韦好一些。当出现流感相关症状时,在“黄金48小时”服用抗病毒药物,能够做到自救。此外,还有两种非甾体的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家中配备一款即可。如果发烧比较明显或引起身体不适,可以使用退热药。
现在打疫苗还来得及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目前流感总体处于季节性流行期,且流感病毒阳性率呈现上升趋势,现在打疫苗还来得及吗?如何科学接种流感疫苗?哪类人群更需要接种?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一民介绍,流感高发期一般在冬春季节,也就是11月到来年3月。考虑到疫苗接种到人体后,一般需要2周到4周时间才能产生保护作用,最好在流感季开始之前(每年9月到11月之间)接种流感疫苗。如果错过了最佳接种时间,在流感季中及时接种也可以起到保护效果。疫苗接种后一段时间才能起作用,这期间要做好个人防护,比如科学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等。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有所不同,疫苗的保护力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弱。因此,为了获得持续的保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流感疫苗的接种存在很多误区,比如一些人认为今年接种了疫苗但依然感冒了,因此认为疫苗无用,明年不再接种。”王一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方面,出现感冒症状不一定是流感病毒导致,可能是支原体、鼻病毒等,流感疫苗对这类病原体不产生抵抗效果。另一方面,接种流感疫苗虽然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但不能100%预防感染;即使感染,也能降低出现重症和并发症的可能性。
流感脆弱人群更应该及时接种疫苗。王一民说,“一老一小”、孕妇、慢病患者、易感职业人群属于流感脆弱人群。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儿童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加之经常处于教室等人员密集场所,感染流感风险高;孕妇感染流感病毒后,重症流感风险很大,也会加重胎儿流产风险;慢阻肺病、支气管哮喘、心衰、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感染流感后,可能加重基础病,发展为重症;易感职业人群,如在医院、学校、托育机构工作的人员,接触流感病毒的可能性更高,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还可能造成聚集性发病。
普通感冒和流感有啥区别?
医生介绍,近期甲流感染率比前几个月明显上升,甲流和普通感冒的最大区别是有全身的症状。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其中甲型流感传染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几乎每次流感大流行都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甲流后的主要表现为突然高热,常有咳嗽、咽喉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适感。
普通感冒由鼻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导致,传染性弱,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没有全身性症状,5~7天即可自愈,很少有并发症出现。
甲流传染性强,容易大范围流行,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患者表现为高烧、头痛、乏力,并伴有全身肌肉酸痛等。甲流有一定自限性,但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包括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