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南京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市长陈之常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谋划了2025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并部署九个方面工作。陈之常表示,新的一年,南京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更好地担负起挑大梁、作贡献的重大责任,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卢河燕 史童歌/文
顾炜 刘畅/摄(除署名外)
2024年成绩单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2024年南京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4.5%左右。陈之常用四个“进一步”,回顾了2024年工作成绩。
创新实力进一步提升
29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居全国城市第三。185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63.8%。南京在“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位居全球第五,在“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位居世界科技集群第九。
发展动能进一步积蓄
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及转型升级、华天封测产业基地等百亿级项目开工,日立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汇川机器人、小米南京科技园等一批优质项目投产运营,博西家电全球研发中心、LG新能源中国总部等标志性项目签约落户。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家,居全国第四,累计31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1家,居全国第六,累计334家。
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在省会城市中率先获批,城市核心功能定位进一步提升。铁路南京北站枢纽工程开工,禄口机场三期工程预可研完成,宁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新生圩长江大桥主线贯通,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全面提速。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年度40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连续7年排名全省第一,第15次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9.2%,居全省首位。PM2.5浓度降至28.3微克/立方米,为南京都市圈城市最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5.8%,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水环境监测质量连续6年居全省首位。
2025年发展目标
干字当头、攻坚克难,GDP增长5%左右
陈之常强调,全市上下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时”与“势”的变化中坚定信心,在“稳”与“进”的统一中积极作为,在“新”与“旧”的转换中争取主动,聚焦产业强市这个突破口,抓牢科技创新这个主引擎,突出项目建设这个主抓手,干字当头、攻坚克难,切实将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奋力塑造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展现新作为。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力打好经济强基提振、产业科技创新、改革集成突破三大关键仗,全力打好开放能级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民生和社会治理三大攻坚仗,奋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过硬业绩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今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完成省定目标,粮食产量保持稳定。
今年怎么干
重点抓好九方面工作
报告明确,南京要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一)多措并举提振内需拓展外需,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二)聚焦聚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五)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切实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六)扎实做好“三农”工作,高水平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七)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八)有效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九)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关键词:消费
培育壮大首发经济,新引进首店300家以上
报告明确,加快新街口、元通等商圈提质升级,推动金陵中环、华贸中心开业,启动德基三期建设。支持更多老字号、国潮新品开拓国内外市场。
培育壮大首发经济,新引进首店300家以上。放大“夜泊金陵”“南京有戏”等品牌影响力,有效释放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高水平演出综合效益,积极打造反映城市文化的新型演出空间和业态,加快建设“演艺之城”。
关键词:产业
加快软件名城升级,打造万亿级软件产业集群
2025年,南京坚持以重大项目引领石化、钢铁产业焕新,开工建设扬子石化乙烯重构和芳烃提质项目,谋划实施梅钢新一轮转型升级项目,高标准建设江北新区杏湖产业园,做强特钢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软件名城提质升级,打造万亿级软件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中国电科院南京科研基地、南瑞继保智能化电气装备等重大项目,打造5千亿级新型电力产业集群。加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和飞行服务保障生态链建设,推进南京都市圈城市低空应用场景协同一体化。前瞻布局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加快未来网络、虚拟现实等6个省级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主承载区建设,未来产业业务收入增长20%。
支持紫金山实验室承担更多重大科技任务,推进钟山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突破30家。
关键词:交通
开通运营5号线、3号线三期、10号线二期
加快实施铁路南京北站枢纽、宁芜铁路扩能改造等工程,全面开工建设铁路上元门过江通道。
有序推进禄口机场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和土山机场迁建。启动建设龙潭公铁水多式联运中心、龙潭港七期项目,改造提升西坝港区。
加快宁滁高速、宁盐高速、501省道、惠民大道等高快速路网建设,建成新生圩长江大桥,完成建宁路长江隧道主体工程。
开通运营5号线、3号线三期、10号线二期,力争建成6号线、宁马城际。
关键词:生态
新增造林300亩,新改建农路80公里
实施800个重点治气工程项目,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新增造林300亩,修复废弃露天矿山1500亩。推动新济洲、老山等5个“生态岛”试验区建设。
整村建设50个具有金陵村韵的和美乡村,高标准打造3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区、23个省级绿美村庄,新改建农路80公里。
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万亩。大力发展数字农业、高效农业,农业特色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总产值增长10%以上。
关键词:文脉
推动荷花塘、颐和路、百子亭等保护复兴
完成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推动荷花塘、颐和路、百子亭、梅园新村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复兴。
推进西五华里文化休闲街区、熙南里四期、科举博物馆二期等项目,加强西街遗址考古研究和保护,展现老城南“最南京”风貌。
加强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价值挖掘,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制定实施新一轮“世界文学之都”建设规划纲要。推进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二期、紫金山天文台博物馆建设,彰显“博物馆之城”独特魅力。
关键词:民生
推进市儿童医院河西院区二期建设
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麒麟院区、市儿童医院河西院区二期建设,开展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试点。支持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5所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加快打造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鼓励幼儿园、产业园、社区等开办托班。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实施“宁享助餐”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