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的部署要求,支持南京江北新区(以下简称江北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高质量建设,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江苏日前印发《关于支持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根据《意见》,到2030年,江北新区经济总量力争突破5800亿元。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苏宁
积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新主城,明确十六项重点任务
《意见》提出了总体要求,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新主城,更高质量推进自主创新先导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建设,打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7年,江北新区经济总量占省、市比重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4.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2000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率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000亿元,实体经济对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作用持续提升;“双区叠加”优势有效发挥,制度型开放水平持续提升;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集聚人口300万人,现代化新主城形象持续提升。
到2030年,经济总量力争突破5800亿元,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水平大幅提高,新主城功能更加完善,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到2035年,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总量力争在2023年基础上翻一番,基本建成具有显著竞争力、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现代化新区。
《意见》明确了十六项重点任务。包括构建高效能成果转化体系;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深化激励性创新机制改革;打造高素质科创人才队伍;加快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强化数实深度融合发展;促进金融赋能产业发展;推进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功能品质;提高交通物流畅达效率。
构建高效能成果转化体系、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如何让科技成果能够加速转化?《意见》提到构建高效能成果转化体系,提出引导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新成果、新项目、新机构等新生资源集聚。推动市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集聚,高质量建设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深化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推动项目就地转化。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基地),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培育一批技术经理人。
记者注意到,江北新区将坐拥更多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意见》提出引导新设重大创新平台等向江北新区汇聚,围绕主导产业布局一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建设扬子江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等。
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方面,《意见》明确加快生命健康创新发展,做强国家生物药创新产业集群。发展低空经济关键装备,鼓励探索“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融合创新应用。深化国家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江苏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北斗规模应用。支持建设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等。
在促进金融赋能产业发展方面,《意见》提出,鼓励新设金融机构、专业公司落户,做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新金融业态,打造江苏扬子江产业金融集聚区。引导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及其子基金、省属国有金融企业新设公募基金集聚,建设基金集聚区。
《意见》还明确推进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强制度型开放,推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落地。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数据跨境流动公共服务平台,积极申请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打造面向长三角企业走出去的“绿色出海”综合服务平台等。
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建设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
根据《意见》,江北新区将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发展多形式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普惠性托育机构发展。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推进社区嵌入式医养融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聚焦打造青春友好型新主城,支持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以青年为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年经济。江北新区还将培育打造全国知名商圈,建设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鼓励承办国际赛事、会展等重大活动。
《意见》还带来了一系列和交通相关的好消息。在提高交通物流畅达效率方面,《意见》提出统筹推进北沿江、宁淮城际等高速铁路以及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宁滁线市域(郊)铁路南京段建设,有序推进地铁4号线三期规划建设。加快铁路南京北站建设,完善集疏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