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航天基础试验机柜其中一个“太空抽屉”里,地外人工光合作用技术试验顺利展开,成功实现了高效二氧化碳转换和氧气再生新技术的国际首次在轨验证。
什么是人工光合作用?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主席杨宇光解释说,科学家发现半导体催化剂在光照射下可实现水的分解和二氧化碳转换,并将其称为“人工光合作用”。“人工光合作用”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相似之处:第一,都是将太阳能转换成为化学能;第二,反应原料都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氧气和含碳化合物。
2015年,我国科研人员提出在地外开展原位资源利用的“地外人工光合作用”概念并开展研究。“地外人工光合作用”是在地外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原位转化成氧气和含碳化合物。这一技术正是人类走向更深远的太空的基础。杨宇光说:未来人类在月球和火星建立基地,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实现低成本可持续的基地长期运营。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实现低成本的人员和货物的往返运输系统,另外一个是实现基地物资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郭佩介绍,地外人工光合作用技术有望作为未来地外原位资源利用的重要技术之一,为我国载人深空探测重大任务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在杨宇光看来,目前我们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的这项试验,就是在为未来做准备。据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