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原来,咱老祖宗早就有“春晚”了

《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中的戏曲演出场面

《春秋大事表》

《钦定大清会典》内记录的庆隆舞

重华宫承应戏单

东汉乐舞画像砖

最近,2025年央视春晚主持人阵容公布,节目单也陆续被“剧透”,让大家对春晚的期待值拉满。

其实过年看“春晚”的欢乐热闹,咱老祖宗早就享受过了。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然 张文颖/文 钱念秋/摄

部分图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网站、徐州博物馆

汉代“春晚”魔术杂技看不停

春晚里最有仪式感的项目,是迎接大年初一的倒计时。

数到0,窗外鞭炮声震耳欲聋,主持人“新年快乐”的祝福声都淹没在喜庆的氛围中。

你知道吗,正月初一“岁首”的地位还是汉武帝定下来的。

秦代及西汉初年是以农历十月为岁首的。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颁行《太初历》,才认定正月为岁首,正月一日是“正月旦”。

《江苏文库·精华编》之《春秋大事表》中记载:“武王定历至此已及六百年,后王无能更正,至汉武帝用司马迁等言造太初历,历法始精密。”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官方历法,影响至今。

汉代不仅定下了正月初一的“名分”,还会在宫廷举办庆贺新年的“联欢会”,官员们齐聚一堂,吃吃喝喝欣赏表演。

《后汉书》中记载:“每岁首正月,为大朝受贺。其仪: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贺。”夜漏未尽七刻,相当于现在的凌晨时分,百官们按照品级受赐宴飨,“大作乐”。之后还会举行“九宾散乐”,也就是百戏表演。

东汉“春晚”上的九宾散乐都演些什么?

南朝梁刘昭注引蔡质《汉仪》载:“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临轩。公、卿、将、大夫、百官各陪朝贺。蛮、貊、胡、羌朝贡毕,……作九宾(散)乐。舍利(兽)从西方来,戏于庭极,乃毕入殿前,激水化为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目。毕,化成黄龙,长八丈,出水遨戏于庭,炫耀日光。”又有文献记载,以两大丝绳系两柱间,相去数丈,两倡女对舞,行于绳上,对面道逢,切肩不倾,又蹋局出身,藏形于斗中。钟磬并作,乐毕,作鱼龙曼延。

动物魔术、杂技表演融为一体,别提多炫酷了。倘若魔术大师刘谦穿越到汉代,大概也能成为宫廷联欢会的特邀嘉宾。

唐朝过新年和现在差不多,也放七天假。在除夕这天,守岁是唐人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不过,如果你在唐朝当大官,这天就不能在家守岁了,得陪着皇帝一起“入阁守岁”。

陪皇帝守岁当然不能干坐着,美酒佳肴少不了。此外,史料记载,隋唐贵族守岁时,皇宫中整夜燃烧香火。李商隐的《隋宫守岁》诗中描述:“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浆作寿杯。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tuó)鼓惊欲雷。”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的除夕夜宴非常隆重:“盛饰宫掖,明设灯烛,殿内诸房莫不绮丽,后妃嫔御皆盛衣服,金翠焕烂。设庭燎于阶下,其明如昼,盛奏歌乐。”当时比较流行的表演有滑稽节目,相扑等竞技节目,吞火杂技、耍刀功夫以及驯兽、舞狮、口技等。

唐朝“春晚”的观众,也会上才艺——当场挥毫,用诗句留下“春晚”实录。

唐太宗曾写下一首《守岁》诗:“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陪皇帝守岁的大臣们自然也得跟上,唐代宫廷诗人沈佺期《守岁应制》写道:“南渡轻冰解渭桥,东方树色起招摇。天子迎春取今夜,王公献寿用明朝。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宜将岁酒调神药,圣祚千春万国朝。”

除夕夜进宫“加班”的,还有杜甫的爷爷杜审言,他写下《守岁侍宴应制》:“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明清“春晚”赏戏曲联唱

明清时期,戏曲成了“春晚”节目单上不可或缺的部分,想请戏班在春节时唱堂会,那得提前两个月拼手速下单。

过年时,皇帝爱看什么戏呢?

2019年,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养心殿西配殿的一个砖雕透风里发现了两张纸,上面写着“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造办处呈”“重华宫承应”“十二月三十日”等字样,原来这正是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造办处上呈乾隆帝审定的除夕戏曲节目单。

节目单上有“升平除岁、福寿迎年、看状、下海……”等19出曲目名单及演职人员名单。看这节目单,就知道唱的是一些吉祥如意的曲子,讨一个新年好彩头。

如今每年春晚都少不了《难忘今宵》,那么,清宫“春晚”的保留节目就是庆隆舞。

庆隆舞源于满族民间舞蹈,满清贵族入关后逐渐成为宫廷乐舞,原名蟒式舞、玛克式舞,乾隆时期更名庆隆舞。

皇帝如此喜爱的舞蹈怎么跳?清代姚元之在《竹叶亭杂记》中记述:“庆隆舞,每岁除夕用之。以竹做马头、尾,彩饰之,如戏中假马者。一人屣高跷骑假马,一人涂面,身著黑皮,作野兽状,奋力跳跃。高骑者弯弓射。旁有持红油簸箕者一人,箸刮箕而歌。高跷者逐此兽而射之,兽应弦毙。人谓之射‘妈狐子’,此象功之舞也。”

其实,不论是古时的守岁,还是今天的春晚,不变的是人们团聚的欢乐和对新年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