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大江苏

实力“圈粉”,养老助餐点成网红

工作人员在助餐点忙碌着;左图为记者帮忙打下手

“今天有什么菜呀?我们几个老朋友组团来聚餐!”临近中午,张阿姨和好友们来到社区助餐点询问当天的菜单。红烧排骨、炒青菜、鸭血豆腐,再来一份汤一份饭,这样几道饭菜,75岁以上老人只要10元。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康藏路社区的康馨家园养老助餐点运行一年多以来,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食堂,一到饭点饭菜飘香,老人们会早早来排队打饭。不仅如此,这里还成为新社交场所,不少老人吃完饭会坐在一起聊聊家常。1月20日上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这里体验了一把打餐员的工作,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实习生 王嘉怡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马壮壮/文 张盼盼/摄

养老助餐点守护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1月20日上午10点半,工作人员开始在助餐点忙活起来,为午餐做准备,现代快报记者帮忙打下手。记者和工作人员把餐盆放进已经注入热水的保温打餐台,保障老人吃到热乎乎的饭菜。

“今天有红烧排骨、烧大虾、鸭血豆腐、炒青菜、蒜苗慈姑、韭菜炒绿豆芽,叔叔想吃点啥?”不到11点,就有老年人开始在外面排队,有的准备打包带回家吃,有的和认识多年的老朋友边排队边聊家常,中午顺便在助餐点一起聚个餐。打餐处一片热气升腾,饭菜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排在队头的人有说有笑地商量着选哪种菜。“红烧排骨、炒青菜、鸭血豆腐,好嘞您端好!”工作人员说,每个工作日中午,会有40多位附近的老人过来吃饭,有的都成了老顾客。

陈阿姨便是其中的一位老顾客,当天她第一个来打饭。“我办了卡,每次充100元,这里真是方便我们这些老年人,你待会就知道了,好多人来排队!”陈阿姨今年76岁,按照助餐标准,她花10元钱就能吃上一顿有肉有菜有汤的丰富午餐,市场价16元。

主打性价比,助餐点实力“圈粉”老年人

一个在社区开办的助餐点,为何能“圈粉”这么多老年人?温馨舒适的环境、贴心周到的服务、营养实惠的饭菜……答案是全方位的高性价比。

助餐点办得好不好,来这里消费的老年人最有发言权。90岁的周爷爷告诉记者:“不仅饭菜好,这里的工作人员总是热情洋溢的,说话就让人觉得十分温暖,还会跟我们聊聊天。”除此之外,助餐点之所以能吸引老人前来就餐,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解决了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饭碗里盛的是大民生。80岁的华阿姨谈起助餐点连连点赞,“工作日中午很多老年人都是自己在家,年纪大了买菜做饭比较困难,中餐又是比较重要的一餐,年轻人上班很难回家做饭照顾老人,社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大难题。”华阿姨说,这里干净清爽,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价格也有优惠,真的很方便。

张贴在就餐区域的助餐标准显示,60~74周岁的老人优惠价11元,75周岁及以上的老人优惠价10元,五类老人优惠价9元。采访中有老人给记者算了笔账,如果想自己烧一顿“一大荤一小荤一素”的午饭,再加上前前后后买菜做饭的流程,相比之下助餐点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周到服务,为不便外出的老人上门送餐

考虑到还有不少有用餐需求但不便外出的老人,上门送餐也成为助餐点的标配,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当天中午,现代快报记者也跟随工作人员,给辖区一名腿脚不便的老人送去午饭。

据了解,这名奶奶今年87岁,一个人住,由于腿脚不好不便下楼,助餐点安排专人上门送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月前,奶奶的女儿听说社区有热饭菜提供,专门带她来尝了尝,对口味比较满意,于是开始订餐。

解决好老年人助餐这件“小事”,是推动社区为老服务的一件大事。康藏路社区辖区近30%的人口是老人,助餐点是为老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类似的社区助餐点越来越多,“吃得饱”“吃得好”逐渐成为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截至2024年12月底,江苏全年改造提升城市社区助餐点710个。目前,全省建成运营的老年助餐服务点已逾8000家,全年服务人次超2000万,对老年助餐点发放运营补贴或综合性补助,全年发放各类助餐补贴超过2亿元。

■记者手记

助餐点变网红食堂,暖胃更暖心

为老服务工作要如何开展?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食堂正温暖着居民的胃与心。

在康藏路社区的养老助餐点,我看到的不仅有饭菜升起的热乎气,还有老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这是对助餐工作的最大肯定。吃饭是小事也是大事,采访中,有老人拉着记者的手,对助餐点的开设赞不绝口。“味道好”“每天菜不重样”“经济实惠又卫生”……只有真正解决了老人们生活中切实遇到的麻烦事,才会真正“圈粉”老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