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国再次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并禁止未来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近东救济工程处)提供资金。特朗普正式就职半月以来,签署“海量”行政令推出一系列政策,对外不停“退群”,对内拿美国联邦政府“开刀”。
据央视
退
特朗普先后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1月20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
1月20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退出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尽快采取适当措施,暂停向世卫组织提供任何来自美政府的资金、支持和资源。
2月4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禁止未来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提供任何资助,并要求审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等机构的对美立场。
美国的“退群”行为“并不新鲜”。在特朗普2017年至2021年首个总统任期,美国退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
撤
据知情人士当地时间2月4日消息,特朗普政府已开始起草一项“裁撤美国教育部”的行政命令。该命令将指示教育部长制定一项“削减教育部”计划。特朗普还将推动国会通过立法来关闭教育部。
特朗普在此前竞选总统时曾多次指出教育部是联邦政府“越权”的标志,他主张让各州管理学校。
关
2月4日,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美国国际开发署所有海外办事处已被勒令关闭,所有工作人员将于7日前召回。美国国际开发署官网已于日前下线,大量高级职员近期已被停职,其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总部办公室也已被关闭。
美国国际开发署代理署长、国务卿鲁比奥3日说,特朗普政府试图改革美国国际开发署,却遭到“公然的不服从”“完全不合作”,因此“只能采取重大措施来控制局面”。
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多年来围绕国际开发署议题争执不休。共和党主张政府对国际开发署的政策制订和资金使用施加更多控制,特朗普亲信、白宫办公厅副主任斯蒂芬·米勒曾指责国际开发署是民主党天下。民主党则认为国际开发署应该是一个独立联邦机构,有自主决策权。
观察人士认为,特朗普在采取行动以剥夺国际开发署的独立地位,将其置于美国国务院控制之下。
据美国国会有关机构数据,美国国际开发署全球雇员超过万人,其中三分之二在海外工作。长期以来,美国国际开发署以对外援助为名,资助干涉他国内政等活动,在国际上广受批评。
辞
2月4日,两名特朗普政府官员表示,政府计划很快对联邦工作人员进行“大规模裁员”,不接受政府提出的“买断计划”主动离职的员工将面临失业风险。裁员行动可能在2月6日开始。
1月28日,美国政府负责人力资源的人事管理办公室对联邦政府工作人员发送的一封电子邮件显示,美国政府将对所有主动离职的联邦政府雇员提供约8个月的薪资补偿,但离职员工需要在今年2月6日前作出离职决定。
据悉,此举旨在快速缩减美国政府的人员规模,以实现特朗普此前所说精简政府规模的要求。
让人“惊掉下巴”
特朗普称要“长期接管”加沙
美国总统特朗普4日在白宫会晤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时称,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应被永久安置在别处,而美国将长期接管加沙地带并进行开发。
特朗普当天面对媒体记者时将饱受战火摧残的加沙地带称为“拆迁现场”,声称巴勒斯坦人除了离开“别无选择”。按照他的说法,美国将“接管”并“拥有”加沙地带,负责拆除当地所有危险的未爆炸弹和其他武器,之后进行开发,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让整个中东地区自豪”。
至于美国如何以及依据“何种授权”来“接管”并“拥有”加沙地带的问题,特朗普未作回应。
舆论对特朗普作此宣布大感意外。1月25日,特朗普首次抛出“清空”加沙地带设想,称希望埃及、约旦接收并“暂时”或“长期”安置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阿拉伯国家联盟以及埃及、约旦等国随即表示强烈反对。
路透社分析说,特朗普政府强制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迁徙可能违反国际法,并遭西方盟友强烈反对。一些人权组织认为此举不啻于“种族清洗”。
作为特朗普第二个总统任期内首位到访白宫的外国领导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支持美国接管加沙地带的想法,称赞特朗普想法“不落窠臼”,“总能直奔主题”,虽然现在大家“惊掉下巴”,但之后他们会认同这一想法。据新华社
实施“极限施压”
美国欲令伊朗石油“零”出口
特朗普4日签署总统备忘录,决定重启在其首个总统任期内对伊朗实施的“极限施压”系列举措,包括寻求将后者石油出口规模打压至“零”的措施,以此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
特朗普当天在白宫会见到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之前签署这一备忘录。
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在备忘录中要求财政部长对伊朗施加“最大经济压力”,包括对违反现行制裁的行为实施制裁。同时,备忘录责成国务院和财政部采取切实措施,以“将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
特朗普在其2017年至2021年首个总统任期重启对伊朗制裁,坚持对伊“极限施压”,曾一度将伊朗石油出口规模打压接近“零”。而在其继任者拜登的总统任期内,伊朗石油出口水平有所回升。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近年明显加快核活动予以高度关注。2025年1月,该机构总干事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透露,伊朗现已拥有大约200公斤丰度达60%的浓缩铀。按照该机构定义,大约42公斤丰度达60%的浓缩铀经进一步浓缩后,理论上可制造一枚核武器。
内塔尼亚胡政府不满拜登政府尝试重返伊核协议,认定伊朗以发展民用核计划为掩护研发核武器,坚决反对伊核协议。伊朗否认研发核武器,坚称其拥有和平利用核能权利。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