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钱雪 记者 毛晓华)蛇年央视春晚“外卖诗人”王计兵备受关注,而在泰州姜堰,也有位“瓦匠诗人”,他叫宋圣林。这个冬天,对于59岁的宋圣林来说,内心无疑暖流涌动。写诗30年,在《扬子江诗刊》《星火》《青春》《诗歌月刊》等杂志刊发了300多首,2024年底,他成功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宋圣林本职工作是一名瓦匠,在工地上与钢筋水泥打交道了大半生,同时,与诗歌也“相守”了30年。他中等身材,面庞瘦削,常年劳作的手,爬满了皱纹与老茧。然而,这又是一双充满诗意的手,筑砌着远方和梦想的心灵之屋。
宋圣林上学时便对诗歌产生了兴趣。初中毕业后工作,然后成家,业余时间碎片化,阅读、创作大多比较短小的诗歌,十分合适。就这样,宋圣林与诗歌结下了不解情缘。
1995年,宋圣林在家乡姜堰的报纸《罗塘天地》发表了一首小诗《致春雨》,这是他的习作第一次在出版物上印成铅字。当时,宋圣林收到了5元稿费,这对他来说,是巨大的鼓舞。
宋圣林喜欢的诗人有很多,早年喜欢艾青、臧克家、顾城、舒婷等,现在喜欢张二棍、刘年、李不嫁等。写诗30年,宋圣林已经记不清写了多少首,粗略统计,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300多首,其中包括著名杂志《扬子江诗刊》《星火》《青春》《诗歌月刊》等。
宋圣林写的都是现代诗,语言平实质朴,但感情真挚动人,读起来耐人寻味、意犹未尽。他说,自己的灵感大多来自真实生活。
2015年,父亲突然离世,操办完丧事后,沉浸于悲痛中的他,抬眼看到了偏屋后面的那棵柿子树。往年,当柿子挂满枝头,父亲便会摘下果实,去城里卖掉补贴家用,而现在柿子仍在,父亲却走了。一瞬间,“那么多的柿子还在树上等着”在宋圣林脑海中浮现。于是,他以此句为题,写了下一首诗。“那么多的柿子还在树上等着/它们出奇地安静/连路过的秋风也放慢了脚步/它们等呀等呀等/一天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还是没能等来我的父亲……”稿件投出去三天,便在《泰州晚报》发表,并且,之后多次作为典型,被点赞鉴赏。
对于宋圣林来说,写诗不能养家糊口,也不能光宗耀祖,但是,却为他平凡的生活,点亮了一盏明灯。如今,宋圣林依然保持创作,大约一周两三首。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加入中国作协。这是他心中的“珠穆朗玛峰”,“虽然难攀登,可我会一直向着那座山进发。”宋圣林说:“写诗并没有什么秘诀,唯有多读多练。”正如陆游所讲“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