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关注

外国影迷怎么看《哪吒2》

澳大利亚《哪吒之魔童闹海》座无虚席 受访者供图

自2月8日北美首映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海外掀起观影狂潮。美国洛杉矶首映礼座无虚席,纽约、悉尼等地的影院票务系统一度崩溃,部分场次预售票提前一周售罄。

在社交媒体上,外国观众纷纷用“视觉盛宴”“文化冲击”形容这部影片。一位美国影迷在美国电影资讯网站烂番茄留言:“从未想过中国动画能将神话与现代技术结合得如此完美,哪吒的‘不认命’精神让我热泪盈眶。”

影片的IMDb评分高达8.3分,远超前作及同期好莱坞动画,海外影评人盛赞其“叙事张力与美学创新并重”。好莱坞制片人罗伯特·金直言:“《哪吒之魔童闹海》证明中国电影已掌握讲好全球故事的钥匙。”更有观众调侃:“看完哪吒,再看迪士尼的套路化英雄,简直像喝白开水!”

出海后的哪吒,似乎并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影者,一起来看看他们如何评价。

海外观影者:“这是中国动画的颠覆式震撼”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其流畅震撼的画面赢得了许多观众的一致好评,不少外国网友直呼其特效画面太炸太燃了。

“力量不只是力量,更是永不放弃的意志。我的命运我做主,只要心存理想,你也会成为无敌的哪吒。”在美观影者Rachel告诉记者,自己在《哪吒之魔童闹海》预售期间就抢了票。“我看的那场基本是坐满的,很精彩,我还建议身边的朋友都去电影院欣赏这部中国风的动画电影。”

并不是所有观影者都如Rachel一样幸运。“所有上线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场次都已预订一空,我都没有抢到票。”家住悉尼的Derek告诉记者,自己没有抢到《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首映票,很遗憾没有第一时间观影。

俄罗斯人Max在社交媒体发布的视频中感叹:“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震撼的神话战场画面,海底妖族围攻陈塘关、虚空裂口的特效画面很厉害。”

“影片中有很多龙和很酷的妖怪,很多武打画面和故事情节都十分有趣。”加拿大人Aaron直言,自己强烈推荐这部电影给喜欢中国神话和文化的人。

不仅如此,《哪吒之魔童闹海》还触动了许多外国网友的心弦,让他们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俄罗斯人Max表示:“看哭了好几次,里面的亲情和友情都十分感人。影片也告诉我们,要打破成见,勇敢做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

文化出海:一场“中国式浪漫”的全球抵达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全球上映,被视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标志性事件。影片以《封神演义》为蓝本,融入三星堆青铜器、侗族大歌等非遗元素,用“东方神秘主义”美学征服海外观众。导演饺子表示:“哪吒的‘我命由我’精神,是跨越文化壁垒的共鸣点。”

外国博主“老辈子Tony在中国”称影片中的打斗场景让他联想到《七龙珠》,其动作场面甚至超越了《功夫熊猫》。而乌克兰博主“Alex在成都”表示:“影片满足了我对中国龙的想象,十分霸气。而且哪吒骑龙和龙族合影的画面非常燃。”

俄罗斯诗人唐曦兰则认为《哪吒之魔童闹海》剧情紧凑,讽刺意味十足,指出这部影片揭露了世界中的诸多弊端。她公开表示:“影片中天宫boss为了自己的利益,让人类和龙族彼此对立,产生了一场很大的悲剧,牺牲了很多人的生命。有时候在一个天真的笑容背后其实会隐藏一颗自私虚荣的心。此外,影片中也体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无私的爱,尤其是看到哪吒的母亲和哪吒最后一个拥抱,令我非常感动。”

由于文化差异,许多外国观众对《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部分剧情存在疑惑,也对其背后的文化存在理解偏差。如不理解“急急如律令”台词,以及疑惑龙本身作为一个正面形象为何在影片中是反派。

部分外国网友直呼:哪吒是中国的超级英雄,哪吒电影是中国版漫威。此类评论虽然传达了外国观众对哪吒酷帅形象的赞赏,但同时也反映出外国人借助他们所崇尚的美国英雄精神来理解哪吒,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解偏差。

然而,正是基于这些疑惑和理解偏差,部分外国网友开始探索中国神话,搜索哪吒电影背后的中国神话故事,甚至有人发问:“姜子牙是不是中国的雷神?”

外国观众对《哪吒》系列电影的强烈反响,彰显了中国借助电影在跨文化交流层面的丰富维度及深远影响。尽管众多欧美观众对哪吒缺乏了解,但影片中所呈现的反叛英雄形象以及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却给他们带来了新奇与趣味,并引发了情感上的共鸣。据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