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阴一网友在徐霞客镇采风时发现河滩上一块刻有文字的石碑,在社交平台发了条短视频。该短视频很快引起了徐霞客镇工作人员注意,后经初步清理、辨认和考证,该墓碑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今已有120年历史,由当地乡绅陈藻秀为其父陈芝云所立。
江阴市徐霞客镇文体旅科工作人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前几天偶然看到网友拍的短视频,我们立即联系了拍摄网友确定石碑位置,经现场初步清理辨认,觉得可能是文物,便立即报送江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科,后由江阴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将该石碑取回进一步考证。
江阴市博物馆副馆长陈龙介绍,整块墓碑长176厘米,宽38厘米,厚14厘米,石质为麻石,由于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呈黄灰色,但保存比较完整,镌刻规整,字迹清晰,有一定文物价值。
根据墓碑上的文字“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可知该石碑距今120年;“敕授儒林郎布政使司理问国子生阆仙陈公讳芝云之墓”,可知是清末陈藻秀为其父陈芝云立的墓碑,敕授儒林郎、布政使司理问都是墓主人受封赠的官职,“阆仙”是墓主人的字号。
陈藻秀、陈芝云是谁?陈龙表示,经过地方谱牒研究者查询发现,他们是江阴望族来昭陈氏家族后裔,为来昭陈氏儆斋公三房后裔第十六世阆仙公讳芝云,生有一子芷卿公讳藻秀,世居江阴南街小塔巷,“是江阴一带的大户人家”。
“初步判断该石碑是20世纪60年代运至此处,一直作为河边码头石使用。”附近村民也表示,小时候就经常和小伙伴们踩着它玩儿。同时期运来的石碑还有数块,不过均已不知去向。当地村委还表示,村里还有一池塘里面可能也有两块,但尚在水下,有机会的话会抽水搜寻。
陈敏 尤力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