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健康

每次这样吃饭 多个器官易受伤

你是否有过“不知不觉就吃太饱”的经历?很多人认为,偶尔一两顿大餐没什么伤害,但体内可能已经乱作一团,如果是经常吃太多,身体受到的危害会更大。

吃太饱,会让身体超负荷运载

吃太多东西,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胃被撑大,而不得不占据腹腔内更多空间,很可能会挤压其他内脏,引发腹胀、恶心、呕吐等。吃太多东西的间接影响是身体多个消化器官超负荷运载。

当胃的容积扩张到1—1.5升时,会出现饱的感觉。这时还不停止进食,当胃容量进一步扩张到2—3升,就会感到吃撑了。当胃被过度撑大,扩张至3—4升甚至更大时,身体就可能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

·消化系统超负荷

暴饮暴食后,胃酸分泌会增加,可能会导致胃部有灼热、反流的感觉。相应地,胰腺和胆囊也要“加班工作”,这会增加炎症和胆结石的风险。

·血糖急剧升高

在大量进食,尤其是高碳水食物的时候,血糖会飙升。随后胰岛素大量分泌,这可能会引发饭后困倦或低血糖的反应。

·心血管负担加重

食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这样心脏的负担就会加重,血压可能升高,甚至可能会诱发心梗、脑卒中这些严重的健康问题。

经常吃太饱,除了短期痛苦和不适,更严重的是身体的长期负担,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

长期摄入过量营养,很可能引发肥胖。而肥胖是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2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从而增加死亡风险。

导致暴饮暴食的原因

·情绪因素

很多人暴饮暴食,其实是情绪出了问题。当处于压力刺激下,人体会分泌一种皮质醇,也就是压力激素,它会增加我们的食欲,尤其是让我们对高糖和高脂食物产生强烈渴望。而吃这些食物能够促进多巴胺的释放,给我们带来短暂的愉悦感。

·睡眠不足

睡眠不好会影响瘦素和饥饿素的分泌,导致食欲增加。

·饮食不规律

长期节食或者三餐不规律,会让身体“不知所措”,容易出现暴食行为。

·习惯性奖励

如果从小就被用好吃的东西来安慰,长大以后就可能形成用食物来缓解情绪的习惯。

如何管住嘴,科学控制食量

·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高脂高糖的食物,多吃膳食纤维高的食物,比如蔬菜、全谷物等。这些食物可以增加饱腹感,避免暴食。

·细嚼慢咽

吃饭时间至少20分钟,给大脑足够的时间去接受吃饱的信号,帮助控制食量。

·控制进食节奏

比如采用轻断食的办法,晚餐适量减少,但不建议极端节食,否则可能会引起暴食的反弹。

·尽量按时吃饭

按时吃饭避免太饿导致暴饮暴食。

早餐推荐时间:7:00~8:30;午餐推荐时间:11:00~13:30;晚餐推荐时间:18:00~19:00。

·找到其他解压方式

尽量减轻生活压力,找到其他可以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方法,避免情绪性暴饮暴食。

图文来源: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