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小吃店

□南京 欧阳科谕

这是一家不足三十平方米、毫不起眼的小吃店。

这是一家只有四张矮竹桌、十六把小竹椅,土里土气的小吃店。

这是一家墙上挂着斗笠、算盘,贴有许多花花绿绿词语的小吃店。

这家小吃店,坐落在南京南站附近一条冷清的马路上。这家小吃店的店主,是从浙西来南京打拼多年的80后姑娘。

说起我和女店主小章的相识还有点趣味。春节前夕一天上午,我忽然接到忘年挚友小荣的电话,中午要来接我去南京南站一带吃饭。

“去那么远,有什么好吃的?”他调皮地卖了个关子:“你到了就知道了。”车停了,我跟着他走,拐了一个弯走进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铺,墙上“游埠侬”三个字赫然在目,我又惊又喜,游埠是我老伴的故乡,浙江省兰溪市下辖的一个镇。其特色小吃驰名全国,口味与兰溪相近。

身材小巧的女店主小章笑吟吟地迎了上来。熟人熟事的小荣点了四道特色美食:鸡仔馃、肉沉子、肉丝粉、汤年糕,好熟悉的食物名。我坐在小竹椅上,手臂靠在矮竹桌上。咬一口油汪汪焦黄酥脆的鸡仔馃和白里透红油汁丰满的肉沉子,呷上一口软糯年糕和纤细米线的汤汁。一下子,久违的家乡美食特有的滋味盈满口腔,恍若置身于家乡的市井烟火中,那份惬意、那份满足无以言表。

交谈中,小章告诉我,她2009年从南京三江学院毕业,只身在南京打拼多年,已闯出了自己的小天地,我看着这沉稳又自信的姑娘不由得心生一丝好奇和怜爱!

等她春节返乡回来,我一位学生又带我来到她的小店,与她攀谈了两个小时,对她有了深入的了解。

倔强、热爱、担当、传承是她的底色,她从七岁就立下人生大目标,有自己的公司,然后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创业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这十多年来,她做过销售、企业培训、广告传媒、团购、理财、装修、销售农产品……有苦有乐,跌过跤,流过泪。她坚信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没有白做的事、白吃的苦、白流的泪。从她贴在墙上那些词条就能窥见她的信念:乘风破浪,奔赴山海,未来可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她对我说:“我是个不轻易认输的人,哪怕希望很渺茫。虽然我是女儿身,但也有一颗敢闯敢拼成就一番大事的心。”此时,我分明看到她眸子里闪出坚毅的光芒。

要成就一番事业是缺不了热爱的。人生漫漫晴雨交加,但若心怀热爱,接纳追寻路上全部苦和累,即使岁月荒芜亦能奔赴山海,静待一树花。

从事了多种工作,品尝了诸多苦与甜,趁年轻,还可以追求什么目标?

一个年少时许下的心愿、一个从家族沿袭下来的味觉记忆悄然唤醒,对!开一家家乡美食店,在热爱的家乡和第二故乡南京之间搭一座桥梁。说干就干,立即付诸行动。

盘下店面,进行装修,为营造家乡小吃店的氛围,她精心设计,店堂里的矮竹桌、竹椅是从家乡定制运来的,墙上挂的斗笠、算盘是她父亲用过的,柜台前悬挂的30余种食单也都是精心挑选突出兰溪游埠特色。

她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到店。为保证家乡美食的原汁原味,她自己和面,趁醒面之时,生火准备烤烧饼。她手工做面条、包子、饼等多种面食,为学烤烧饼,拜师苦学20天,睫毛被烧,手被烫红甚至起小疱,她都咬牙坚持。

诸多食材她不惜工本,通过物流从家乡运来。如米粉(米线)、红薯粉、糖糕、年糕、黄豆、芝麻,甚至做鸡仔馃特用的小葱、做肉沉子要用的新鲜特种鸡蛋都是从老家运来的。这鸡蛋黄特别有韧劲,塞进肉末不会胀破。她要用心爱的家乡美食对南京食客负责。

如今时兴外卖,我问她是否赶潮流做外卖。她摇摇头说,只尝试做了很短的时间就放弃了。为什么?她说为了保证最佳口感。因为快递小哥取货要立即拿走,必须提前做,而客户往往不能及时享用。爱家乡,爱家乡美食,不能为赶潮流砸牌子,所以断然不做了,这热爱里不也含有一份担当吗?

她的小店一般是做到午后就关店休息,然而也有过例外,那是因为有位家住新街口的95岁老奶奶,得知这店有特色,想来品尝,为不辜负这老人的愿望,她耐心等到老人一家四口晚上七点上门,热情接待,才闭店回家休息。

小章的倔强、热爱,追本溯源来自家族传承。

小章的奶奶是全家人的骄傲,是当地有名的会看病、心地善良的老人。老爷爷去世早,老奶奶含辛茹苦拉扯大五个子女,她自立自强,遇到穷人来求医不收费用。她还爱打抱不平,主持正义,很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敬重。小章从小耳濡目染,决心长大后传承老奶奶的善行义举,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这小女子而今已带动更多的老乡在南京这片沃土上共同创业。

这一切正是让这处于繁华大都市冷清一角的小吃店卓尔不群的秘诀。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兰溪的市花——兰花,它清幽、纯洁、高雅。如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所吟:“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点明兰花远离热闹的场所,在深山幽谷静静生长,不与百花争艳,不受外界干扰,自开自落、散发清香的特质。

祝愿小章和她的小吃店,如这清幽、纯洁、高雅的兰花,香远益清,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