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天气

今起气温节节高 后天最高28℃左右

冷空气即将登场,给江苏带来雨雪雷电和大风

“消息树”绽放

冬春交替之际,全国范围上演一波回暖热潮。近日,“坏回暖来了”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有气象博主分析,此次升温幅度太大,人体需要适应,这股暖意可能会“骗”植物生长。

2月27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江苏省气象台和园林专家,了解这波回暖是否是气候异常现象,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实习生 卢玉鑫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卢河燕/文 赵杰/摄

直冲30℃,这些花儿提前开

2月28日至3月2日江苏显著升温,3月2日最高28℃左右。这波回暖被大家吐槽是“坏回暖”。很多人感觉,这波升温太猛了,不仅身体有点不适应,还可能“骗”了植物,让花儿早早地绽放、柳树提前发芽。

其实,融融暖意已经唤醒一批花木。这不,梅花季巅峰时期加速到来。江苏气象发布赏梅地图:南京梅花山、常州红梅公园、连云港花果山梅园、无锡梅园……皆是赏梅好去处。

2月24日,位于南京鸡鸣寺路上、古生物博物馆对面的“消息树”樱桃树已开出十几朵花,这比去年3月2日左右“消息树”绽放的消息提前了一周左右。接着,再过十天或半个月,这条路上的樱花就要开了。

“温度和湿度对花朵的开放有着显著的影响。通常,温度越高,花芽的萌发速度就越快。最近气温升高,部分花朵的开花时间有所提前。”南京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朱凯说,正常范围的冷暖波动和惊蛰时节雷雨的到来,可能会造成部分已开的花朵被打落,但不会影响整体开花的趋势。

换季气温起伏是正常天气过程

这一次的“大回暖”是不是一次气候异常现象?江苏省气象台工作人员表示,所谓“坏回暖”,是公众对温度波动、剧烈温差的体感不适,以及植物等面临“先开花后受冻”等风险的担忧。从近期温度变化情况看,这次回暖属于冬春换季气温起伏的正常天气过程。

最新气象资料显示,后续升温将会按下“暂停键”。3月1日夜间起,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影响中国,江淮、江南局地降幅达12℃。3月底前全国将经历3至4次气温波动。

就江苏而言,2月28日至3月1日气温显著回升,接着就有冷空气来袭。3月2日至4日受冷空气和气旋影响,江苏有大风降温天气。省气象台发布海区大雾黄色预警:预计27日后半夜到28日白天,南通海区将出现能见度不足500米的大雾。

何时降温?3月2日白天开始,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江苏,气温快速下降,48小时最高气温降幅可达15~20℃,最低气温降幅可达8~10℃,局部12~14℃。

冬春交替之时,天气乍暖还寒,气温起伏较大。想轻松应对天气的“多变脾气”,大家需及时调整着装,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体弱人群要特别注意气温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冷空气即将登场,局地有雨雪

热之后就是冷。预计2月28日起至3月3日将有一次雨雪天气过程,部分地区还伴有雷电、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月27日20时至28日20时,西北部地区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其他地区多云到晴。最高温度:全省24℃左右;最低温度:沿淮和淮北地区4℃左右,其他地区6~7℃。全省东南风4—5级。

2月28日20时至3月1日20时,江淮之间北部和淮北地区阴有阵雨或雷雨,其中淮北地区雨量中等,局部大雨,其他地区多云。最高温度:淮北地区20~21℃,沿江和苏南地区26~27℃,其他地区24℃左右;最低温度:东部地区8℃左右,本省西南部地区12℃左右,其他地区9~10℃。全省偏东风4—5级。

3月1日20时至2日20时,沿江以北地区阴有阵雨或雷雨,其中沿淮和淮北地区雨量中到大,其他地区多云。最高温度:淮北北部地区10~11℃,淮河以南地区28℃左右,其他地区19~20℃;最低温度:淮北地区6~7℃,沿江和苏南地区14~15℃,其他地区11℃左右。沿淮和淮北地区偏东风转偏北风,风力4—5级逐渐增强至6级阵风7—8级,其他地区偏南风4—5级。

南京三日天气

今天 多云,东南风4到5级,8~24℃

明天 多云,西南风转偏东风,风力4级左右,13~27℃

后天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偏东风转西北风,风力4到5级阵风6级,17~28℃

■相关链接

二月二龙抬头指的啥

3月1日21时前后将迎来“二月二,龙抬头”。届时,东方苍龙的龙头角宿将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状如巨龙苏醒,昂首向上。

作为我国节令天象中的重要节点,“龙抬头”一直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它指的是啥?抬头时间有啥讲究?古今有什么区别?天文科普专家为你揭开其中奥秘。

“‘龙抬头’源于我国古人对东方天空中群星形象的浪漫想象。”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我国古代将天球赤道和黄道附近的恒星划分为二十八宿,按方位可分为东、南、西、北四宫,也称“四象”,分别是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龙抬头”天象中的龙,指的就是东方苍龙。

依此划分,每宫包含七个星宿。东方苍龙包含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形态上看恰如一条巨龙:角宿如龙头,亢宿似脖颈,氐宿如胸膛,房宿若龙腹,心宿如龙身,尾宿和箕宿共同构成龙尾。

“在原始农业时期,古人通过对星象的观测来确定农耕时间。‘二月二,龙抬头’反映的是春耕前后,角宿从东方地平线缓缓升起的天象。仰望星空,天上巨龙苏醒,昂首向上;地上俯身耕耘,万物生长。”王科超说。

“龙抬头”的时间并非一成不变。大约在2000年前的农历二月初二,人们在日落后不久就能看到“龙抬头”。但如今,这一景象的出现时间已推迟至晚上八九点。

为何古今观测时间会相差几小时?王科超解释道,地球自转轴像陀螺一样在空间中缓慢摆动。这一现象被称为岁差,由于它的存在,同一恒星天象出现的时间也在缓慢变化。经年累月,“龙抬头”时间受岁差影响而逐渐推迟。“大约每过1000年,‘抬头’时间会推迟1小时。”

此外,相同的恒星天象在一天中出现的时间与公历日期的早晚也有关系。“农历二月初二对应公历日期比较迟的年份,迎来‘二月二,龙抬头’的时间点相对较早,反之则较晚。比如说,今年农历二月初二对应公历日期3月1日,大家看到‘龙抬头’的时间在晚上9点左右,比去年3月11日的‘二月二,龙抬头’晚了40分钟左右。”王科超说。

“龙抬头”也并非农历二月初二独有。王科超提示,农历二月初二后近两个月内,公众可在夜晚不同时段看到角宿从东方地平线渐渐升起。若想观赏整条“苍龙”翱翔夜空,需耐心等待至公历7月中旬至10月中旬。那时人们入夜后抬头仰望,就可以看见七宿连成“巨龙”横亘天空。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