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龄化社会进入急剧发展的轨道,一个越来越近的困境是:谁来照护我的父母?我们又该如何老去?在浙江部分地区,基层卫生院开始探索医养结合的新模式。在湖州德清,有基层卫生院办起医康养中心,两人一间房,每月含餐费共需支付3000多元。(3月3日潮新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老龄化浪潮汹涌而至,“养老”与“就医”的双重需求交织成社会痛点。当家庭照护能力略显薄弱,传统养老院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愈加凸显,将医疗与养老绑定,既盘活闲置资源,又破解基层医疗与养老服务的结构性矛盾,是管用之策。
而浙江这些地区的实践表明:医养结合不是简单的“医疗+床位”,而是通过资源整合重塑服务链条。卫生院将闲置空间转化为养老场所,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让老人享受“床边问诊”的便利。
与此同时,医养结合无疑给了基层卫生院以新出路,从“等病上门”转向“医养一体”,卫生院服务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切实增强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当然,医养结合的推广也有一些瓶颈。如,护理人才短缺,毕竟基层卫生院并不是专门为养老服务定制的机构。
深化医养老结合,除了卫生院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的自发融合之外,政策层面引导扶持不可或缺。如,调整优化乡镇卫生院职能,将医养结合纳入区域卫生规划,鼓励卫生院与养老机构共建共享设施;加大财政投入,对改造床位、培训护理人员给予专项补贴,将医养结合消费纳入医保报销支付,提高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照护补助等。
老龄化社会呼唤系统性变革。当乡镇卫生院从“治病场所”转型为“医养枢纽”,医疗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养老品质获得质的提升。这不仅是应对“银发海啸”的务实之举,更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构的重要契机。湖北 木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