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春江水暖鸭先吃

盐水鸭

余斌的《南京味道》写尽了南京人吃的记忆、吃的个性

下班“斩个鸭子”回家

烤鸭

江苏文库·书目编《江苏地方文献志》收录《白门食谱》

江苏文库·书目编《江苏地方文献志》收录《随园食单》四卷

南京人爱吃鸭,世人皆知。

最著名的段子是: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游出南京。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南京人又想出另一个段子:春江水暖鸭先吃。

今天,文脉君请来一位资深吃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余斌,在他新近出版的《南京味道》中,聊的都是关于吃的干货。

爱吃鸭子这件事,要爱得明明白白。请看有关南京人吃鸭史的20个灵魂知识点。读完,你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是爱吃鸭子的南京人。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凡 白雁/文

任雨风 苏蕊 徐洋/摄

1 很长一段时间,南京作为“鸭都”的名声,是板鸭挣下来的。明清时南京有民谣:“古书院(南京国子监),琉璃塔(大报恩寺塔),玄色缎子(云锦),咸板鸭。”还有种夸张的说法,将南京板鸭、镇江香醋、苏州刺绣并称“江苏三宝”。

2 论南京鸭子的“前世今生”,会一直追溯到东吴,说那时已经“筑地养鸭”了。

3 板鸭始于六朝之说,伴以传奇性的故事——近人夏仁虎引梁武帝时的《齐春秋》,称“板鸭始于六朝,当时两军对垒,作战激烈,无暇顾及饭食,便炊米煮鸭,用荷叶裹之,以为军粮,称荷叶裹鸭”。但这鸭究竟是板鸭还是盐水鸭,未可考。

4 南京板鸭出名是因为顶着“贡鸭”的身份。清朝时候,板鸭是要孝敬到宫里去的,也用于官员之间相互送礼,称“官礼板鸭”。南京板鸭几乎是馈赠专用,请客时都少见。

5 板鸭的板是平板的板,也是板实的板。既指板鸭盐渍风干时压制成板状,也是比喻其制作之后肉质的紧实。如果拿到手不会处理,吃到最后只吃了个“咸”。

6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南京人,他们说喜欢吃鸭子,指的不是盐水鸭,就是烤鸭。以南京人吃鸭的实况论,现在已是烤鸭、盐水鸭平分天下的局面。

7 烤鸭不少地方都有,但盐水鸭则是南京独一份的。所以南京的鸭子江湖,盐水鸭是盟主,绝对的头牌。盐水鸭是南京美食的一个符号。

8 盐水鸭的命名很直白,却容易误导人,以为是拿盐水一煮了之。正宗的南京盐水鸭,做起来是有口诀的,所谓“熟盐搓、老卤复、吹得干、煮得足”。

9 盐水鸭的制作是做减法,盐、花椒、八角以外,啥也不用。所用几种香料也用得很节制,分寸感极强,以至于让人产生错觉,仿佛只有简单一味咸。盐水鸭的与众不同处,还在低温卤制。

10 盐水鸭在一番复杂操作之后呈现的是简单味。陈作霖《金陵物产风土志》中称“清而旨,肥而不浓”,张通之《白门食谱》里说“清而旨,久食不厌”。用大白话说,吃盐水鸭中意的就是那个简单味,好吃不腻。

11 南京不南不北、亦南亦北的地理特征,投射在吃上面,是南京人的口味忽南忽北。但是一款盐水鸭,却比江南还江南。因为江南美食讲究咸鲜本味,盐水鸭的调性正好符合。

12 外地人常常分不清南京盐水鸭、桂花鸭,其实不少南京人也不太清楚。桂花鸭,是盐水鸭的美称。较真地说,原本是指八月桂花开时制作的盐水鸭,此时的鸭子最是肥美,做出来色香味俱佳。

《白门食谱》上写道:“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

13 南京烤鸭“古已有之”,但20世纪70年代似乎已近于消失,20世纪80年代以后吃烤鸭才变得普遍。

14 文献中说南京烤鸭,常说“烧鸭”。《随园食单》“羽族单”里有“烧鸭”条:“用雏鸭叉烧之”。陈作霖《金陵琐志》记南京烤鸭:“举叉火炙,皮红不焦,谓之烧鸭。”

15 让南京人自豪的是,天下烤鸭是一家,追本溯源,北京的、广式的、宜良的烤鸭,老祖宗都是“金陵烤鸭”。北京烤鸭是随大明迁都带过去的,最早做北京烤鸭出名的“便宜坊”打出的名头居然是“金陵片皮鸭”;广式烤鸭源自南京;宜良烤鸭是朱元璋下令移民云南的南京人传过去的。

16 “讲好烤鸭故事”中最流行的版本,是朱元璋“日食烤鸭一只”。

17 南京烤鸭的最特别之处在于卤子。鸭卤是从鸭子的腔子里来的。烤制鸭子时往鸭肚子里灌水,外面烤得嗞嗞滴油,腹内则是沸腾的状态,故有“外烤内煮”之说。

18 南京烤鸭和北京烤鸭的应用场景不同。北京烤鸭须堂食,须热食,这也将北京烤鸭推向庙堂之高。南京烤鸭在卤菜店里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满满的里巷风。南京烤鸭是自带烟火气的。

19 在南京,因为鸭子太强势,以至于卤菜店被叫成“鸭子店”。

20 南京人常说“斩鸭子”,是把买的过程也合并在一个“斩”字里了。从南京人口里说出来,别有一番味道。如果将“斩鸭子”说成“买鸭子”,就不是那个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