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生活苏州

法治护航,绘就“水运江苏”苏州画卷

苏州航道的美丽风光 苏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供图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颁布十周年。作为全国水运大市,苏州以航道法为引领,十年间高等级航道里程从144公里增长至242公里,内河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20万标箱,普法宣传覆盖人群达上万人次。

十年来,为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加快构建畅通高效的干线航道网,苏州航道不断升级与改造,干线航道建设完成投资93.94亿元,改(新)建桥梁72座,建成三级航道146.4公里,三级船闸(杨林塘杨林船闸)1座。日前,乘着“水运江苏”的东风,苏南运河“三改二”苏州段工程正式开工,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畅行的梦想蓝图,将在不远的将来变成美好现实。

2015年至今,苏州共完成省级和地方航闸养护投资11.72亿元,依托航道法确立的养护责任体系,苏州率先应用水下多波束数据扫测技术,建立形成了苏州内河等级航道水下地形图、断面图和航道断面尺度等,为内河航道畅通有序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智慧航道与生态水运并进,苏州探索内河航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京杭运河沿线货运码头整合改造提升稳步推进,船闸、服务区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实现全覆盖,杨林塘杨林船闸创建“近零碳”试点项目。十年来,交通船闸船舶通过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航标正常率连续多年保持100%。

苏州以航道法为指引,十年间,4座为过往船舶提供停泊、岸电、供水、应急、咨询、污染物接收处置等服务的水上服务区,让船民“靠岸如到家”;岸线总长为2.6公里的7处锚地可供过往船舶停靠;运行水上ETC,船民利用船讯通App,实现船民过闸“不见面”、取票“不跑腿”,同时鼓励船民利用过闸“信用积分”兑换“优先过闸”服务等等。聚焦“人民满意”,做好“精准供给”,苏州将航道服务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构建“运泽苏舟”新生态。

作为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核心通道,十年来,苏州内河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2024年达1.68亿吨),为矿建材料、煤炭、水泥、钢铁、金属矿石等大宗货物的运输提供了重要保障,见证着苏州从“水运大市”迈向“水运强市”的高质量转变。

未来,苏州将继续以“黄金水道”为纽带,为长三角一体化与国家战略贡献水运力量,绘就“水运江苏”苏州新画卷。徐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