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教育·人才

构建“运河思政”多元课程

高浪小学结合大运河文化资源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联手区内外中小学、市内高校,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同上一节大思政课”活动,利用学校地处大运河边的资源构建“运河思政”课程……近年来,无锡市新吴区高浪小学多元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高浪小学是无锡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校、新吴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基地校。该校以“思维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实践”课题研究为载体,3年多来共开展20余次教研活动,课堂教学与活动实践相结合。同时,学校把“思政小课堂”搬到“社会大课堂”,通过红领巾研学、校企合作、走读运河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在开展红领巾研学活动中,“红领巾”寻访小队走进运河边民营企业无锡隆玛科技公司,通过与民主党派爱国人士、隆玛科技董事长杨朝辉先生对话,领会“红石榴家园”蕴含的丰富精神文化内涵,在大运河研学中培养了爱党爱国情感。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中电二公司签约工程教育合作,共同探索“运河水净化”工程教育形式,与中储无锡物流中心开展“走读运河,校企联学”活动,师生们深入中储物流生产作业现场参观,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在“走读运河”活动中,学子们寻访身边的大运河,在运河餐馆包馄饨、品江南美食,行走清名桥,乘坐运河游船,调查运河水质,了解身边大运河的历史变迁以及沿河两岸文化带建设,在实践体验中丰厚文化底蕴。

依托大运河这一纽带,该校构建“运河思政”多元课程,开设“学科+运河思政”基础类整合课程、“活动+运河思政”品格浸润拓展类课程、“大数据+运河思政”AI类赋能课程,形成了运河课程校本化体系。学校推进“运河思政”课程,遵循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德育教育中渗透文化教育,并将文化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与家庭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

学校以专题教育与课程融入,推进大运河边的民族团结特色文化建设,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示范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地方课程、校本特色课程。

在推进思政和艺术结合上,学校创立“丝之韵”掐丝珐琅艺术工作坊,对掐丝珐琅的表现形式进行融合与创新,让无锡的大运河景点在非遗中充分展示,也让每一名儿童成为非遗品读者、传承者和创新者。师生展现运河文化的作品在公交巴士、景点等展播,掐丝画作品参加省级七彩假日展、省市级中小学艺术展、无锡高校非遗文化展等,推进了学校思政和美育融合的创新探索。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