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南京市高淳区,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图景扑面而来,铭客双钢带连续压机及环形模压钢带生产项目、授渔机器视觉检测设备生产项目、泰宇高分子改性塑料材料项目、怡凯成套矿山机械设备研发制造项目等2025年区重点产业项目正在火热推进,为南京高淳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1—2月,全区开工省市重大项目15个、区重点产业项目83个,项目刷新“进度条”,奋力实现“开门红”。
近年来,南京市高淳区因地制宜筑强产业基础,产业向“新”精进,发展逐“质”攀高,区内优势产业“新”力量不断涌动。2024年,全区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四条制造业产业链产业规模增长 10.8%;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茶叶、螃蟹全产业链总产值分别增长 20.5%、8.8%。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杨晓冬
螃蟹产业“蜕壳”升级,做强种业“芯片”
春投一篓苗,秋收万斤蟹。近日,一幅热热闹闹的“水上春耕”图正在高淳区上演。为进一步发展螃蟹养殖这一特色富民产业,高淳区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水产养殖业,智慧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高淳螃蟹产业正逐步“蜕壳”升级,从“新”出发,向“质”而行。
2024年“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来自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原种场的螃蟹荣获“蟹王”“蟹后”称号,这也是近五年全国河蟹大赛中,高淳区第一次获得全国河蟹大赛“双料冠军”。作为高淳区特色富民产业,如何强化河蟹种苗培育、让河蟹研究成果惠及更多养殖户,一直是高淳螃蟹产业孜孜以求的发展之道。
依托园区国内唯一的中华绒螯蟹原种场,高淳区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同成立螃蟹研究所,加大对螃蟹种苗的研发,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华绒螯蟹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体系。同时,原种场以“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模式,形成了引长江蟹苗育成与养成配套、商品蟹生产与培育原种配套、生产科研与营销配套的新型经营格局,不断夯实种养业“芯片”。
科学育苗、生态养殖、智慧渔业……随着养殖新模式的不断解锁,高淳螃蟹有效提升了质量、产量与品质,为螃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蓄足了底气。经过40多年的发展,高淳区将“小螃蟹”发展成了“大产业”,已经形成了跨20余行业、惠及10多万农民的螃蟹全产业链,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00亿元,并在全国率先推动数字渔业、智慧渔业建设。
“种田不下田”,数字化改变传统农业面貌
春回大地,沃野复苏,数字化技术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在高淳区禾田越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无人化农场”的麦田里,一台承载量达150公斤的大疆T100无人植保机正在麦田上空飞速掠过,旋翼下的气流推动除草剂均匀散开,精准喷洒到翠绿的麦苗上。无人机内部安装了智能系统,可以自动扫描作业田块,通过系统算法进行精准喷洒作业,“种田不下田”在这里成为现实。
当茶园管理装上“智慧大脑”,茶树种植迎来了科技赋能的新时代。依托远程可视化管控系统和智慧管控平台,茶园实现了茶树主要生长环境因子的实时监测、茶园土壤墒情和水肥一体化设备的智能联动控制、茶园小气候参数采集与防霜风扇的智慧管控。新技术的应用使茶园用工成本减少50%以上,节约用水60%左右,不仅显著降低了种植损失和灾害风险,更成为推动节水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高淳区着力打造农业科创“策源地”,加快推进主要作物种植精准化和设施种植数字化,为传统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2024年,全区探索生态低碳茶园建设“高淳模式”,打造高质量茶园6个;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成为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
着力“一园”打造,不断提升产业集群量级
3D打印、医检“一键”服务、微创手术器械、高端医疗配件……作为南京市高淳区重点推进的主导产业之一,医疗器械产业正在高淳区蓬勃成长、发展壮大。2024年底,高淳医疗器械产业园内江苏中邦制药有限公司、南京鸿瑞杰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一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江苏省2024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区内医疗器械特色产业集群再次扩容。
近年来,高淳区持续聚焦医疗器械产业黄金赛道,高标准规划建设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重点围绕高值耗材、体外诊断、康复器械等细分领域,全力打造具有特色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聚焦产业发展需求,高淳区打造医疗器械专业服务型创新平台,高效运营“一站一室八中心”,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南京谱锐西玛仪器有限公司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现全区国家级科技项目首次突破。
围绕高值耗材、体外诊断、康复器械等细分领域,高淳区大力推动产业链上延下拓,通过筛选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精准确定招商引资目标,全力争取优质企业、优质项目落户高淳。2024年,高淳区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7个、总投资27.64亿元。
“强园区就是强产业、产业园就是产业链”,高淳区坚持向“新”而行、向“高”攀登,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产业强区的关键突破口,选准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主攻方向,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紧扣“产业强区”战略,高淳区将持续推进“4222”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引导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并进,特别是将“一园”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积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地标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