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3版:抓实干 开新局 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攀高挑大梁 向新闯新路

“高新速度”谱写新北答卷

常州高铁新城

比亚迪常州一期工厂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新北区委宣传统战部供图

白鲸航线W5000首架机“龙城壹号”下线

在长三角产业竞技场上,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以千亿级硬核成绩单抢占C位: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成功迈上4000亿元台阶,进出口总额超1300亿元,连续4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春潮拍岸,弄潮儿向涛头立,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帆,在全球产业深海中全速航行。

通讯员 新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云龙

四千亿工业脊梁:创新驱动“高新速度”

新能源汽车赛道“换挡提速”,2024年中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的渗透率超五成,在2025年预计接近65%,高阶智驾技术也正瞄准中低端市场加速下沉。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不仅为智驾技术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还在产业链的培育与优化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比亚迪常州基地二期项目将于今年一季度投产,“常州智造”比亚迪有望实现高阶智能驾驶全覆盖;在森萨塔常州MSG车间,机械臂抓取、激光焊、编码、绑线、目检、点胶、组装等工序在智能化生产线上一气呵成,每1分钟就能下线10个汽车传感器;优咔自动驾驶云服务智算中心作为全市首个“端管云边”自动驾驶算力平台,智能汽车云服务平台“遨云”成功完成对DeepSeek(深度求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集成,已在头部车企新车型上搭载试运营。

以生命健康产业园区为核心,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正聚焦聚力、精心规划产业发展蓝图,打造国内知名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在常州生命健康产业园,初步形成了以世界三大骨科器械企业美敦力、史赛克、捷迈邦美领衔的骨科,以国产之光联影医疗为代表的高端影像设备,以恒邦、扬子江、千红为引领的生物医药及高端新药制剂,以环亚、久信为龙头的医用手术净化室工程及医疗大数据等产业态势。集聚赛乐、百康特、百瑞吉、苏川医疗、精匠诊断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布局了合成生物、牙科、体外诊断、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新业态、新赛道,为打造“龙城牙谷”“合成生物港”等特色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产业园有高新技术企业4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上市公司2家。累计拥有新药数量超70个,其中Ⅰ类新药3个。医疗器械注册证711张,其中Ⅲ类证118张。多款Ⅰ类新药和Ⅲ类器械产品进入临床。最新发布的《2024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公布了2023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50强,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列第21位。

新材料领域“黑科技”撑起大国重器。新创碳谷集团有限公司承接翊飞航空ES1000电动超短距起降大型无人运输机碳纤维复合材料机身生产制造任务,标志着中国企业在电动航空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进步;常州启赋安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2019年12月正式投产,目前已成为除中航工业外,国内唯一通过空客、波音认证的碳纤维研发制造企业;凭借独特的热锻成型工艺,瓦卢瑞克(中国)有限公司全年销售额达13亿元,牢牢把住第一梯队高合金无缝钢管供应商的位置,并持续锚定产品质量把控和技术服务发力。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天合光能3个月内四次打破世界纪录,其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全钝化异质结(HJT)电池组件窗口效率达25.44%,超越了全背接触(IBC)电池组件的窗口效率纪录,在正背接触单结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性能研究方面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截至目前,天合光能已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30次。

2024年,“四新两智”主导产业厚积薄发,托举着常州高新区(新北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成功迈上4000亿元台阶。今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还将切实做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服务保障工作,推动项目有序建设、企业加速生产,开局更拼、起步更快、马力更足。

创新生态赋能,四链融合激活“未来基因”

在常州高新区的创新版图上,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耦合正催生化学反应。

创新引擎持续轰鸣,技术突破成为了常州高新区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去年落地至常州高新区的赛桥方舟(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CGT(细胞基因治疗)行业上游关键制造技术及成套核心工艺装备的源头技术创新与国产化工作,是国内唯一、全球前三具备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供应量的CGT新质生产力构建者;常州生命健康产业园区依托黄和院士领衔的南师大常州合成生物产业研究院产业孵化平台,持续导入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合成生物学前沿技术,重点开展面向工业应用的合成生物关键核心技术攻克;产业链的韧性在协同中淬炼,白鲸航线于去年10月下线的W5000首架机“龙城壹号”,是国内载重最大、航程最远、整机安全性最高以及货运效率成本最优的大型货运无人机之一,目前适航已受理,首架机预计2026年下半年实现交付;常州一元介孔新材料有限公司经过5个多月的试产后正式投产,并且具备了年产10吨介孔氧化硅的生产能力,新产品已打入十多家石化企业;江苏银创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今年计划完成300吨左右的销售量,销售额预计达22亿至30亿元,到2026年企业一期产线有望全部达产,预计年产量将在800吨左右,同时还将筹备启动二期建设。

数字经济产业链构建“软硬一体”生态圈:辰瑞光学微型棱镜模组以200片/秒的“常州速度”抢占全球高端手机60%市场;维尔利环保工业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控10万台环保设备,污染物超标预警响应速度缩短至5秒;江苏筑一智能的焊接机器人以0.02毫米精度打入特斯拉超级工厂,带动全年智能装备出口增长45%。三条主链交织成网,2024年全区产业链本地配套率提升至65%,降低物流成本超20亿元。

人才生态“热带雨林式”繁茂,2月11日,常州高新区举办2025年“高新岗·高兴就”春风行动暨“龙城快工”微信小程序上线新闻发布会。为助力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就业协同发展,常州高新区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包括产教融合一体化、就业服务一站式、供需对接一条链等,有效缓解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促进高校学子与高新区产业生态圈紧密对接。同时,常州高新区还完善了数智化零工市场,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数据全覆盖,进一步推动区域就业工作,打造“幸福高新”名片,为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注入新动能。

资金链精准滴灌未来赛道,在常州市新北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常州高新区(新北区)财政局局长王建军在报告2025年新北区财政预算草案时提到,全区将安排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智改数转、人才引进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支出11.3亿元;滨开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3610万元。常州高新区用充足的财力保障支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抢抓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等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扩张期,积极抢占产业新赛道,前瞻谋划布局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促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创新“第一动力”,厚植人才“第一资源”;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能,充分发挥“政银”合力搭建银企融资对接桥梁,帮助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勇立潮头,向“新”而行

今年一月,常州高新区(新北区)锚定“创智新高地、城市新中心、滨江宜居城”发展定位,聚力推进“三大工程”,匠心打造“六张高新名片”,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这片热土上,产业升级的轰鸣声与城市焕新的脉动声交织成曲,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一幅“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2月19日,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营商环境监测站名单,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数据局成功入选首批30家营商环境监测站,成为常州首个国家级营商环境监测站。以“高新事·高兴办”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品牌为引领,持续深化“1+N注销套餐办”“建设项目服务清单制”、数字政务人“小新”等改革举措,用“五即工作法”为项目加速,用“综合查一次”为企业减负,用“链上有约 邻里配套”为产业赋能,一如既往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竭尽全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把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建设成为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

今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将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为目标,将“推动经济回升、加快产业升级、释放创新活力”作为重要工作,用每一台机械臂的精准位移、每一片光伏板的追光转动、每一组基因序列的破译重组,诠释一个真理:唯有向“新”而行,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