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5版:抓实干 开新局 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

拥抱时代节奏,做好高质量发展必答题

斯塔克工业 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供图

蓝博氢能源

常州天宁经开区检验检测园-爱回收 姚建国 摄

▲金融商务广场 ◀便捷的交通网络

美国东部时间2月26日上午11点,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企业斯塔克工业(STAK Inc.)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今年常州首家成功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企业,不仅为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增添了一抹亮色,更为“智造名城”常州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树起了崭新的标杆。

作为常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一直被称为常州的“产业新城”,正在聚力提升园区经济贡献度、产业创新辨识度、城市建设能见度、生态环境美誉度,打造宜居宜业的创新驱动新城区,争创产城融合示范样板的新高点,全面答好高质量发展这一“必答题”。

通讯员 高瑛 贡丹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葛小林

主攻集群发展,打造百亿产业地标

近期,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喜讯频传,发展势头强劲。2月8日,总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智能安全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户。该基地由维发电子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将生产智能汽车传感器等核心部件,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达10亿元。其主要客户包括星星充电、蔚来汽车、小米汽车、中国中车等知名企业,此次项目落地,进一步壮大了天宁经济开发区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产业集群。

而在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与江苏隆宇智慧科技集团成功举行签约仪式,宣布江苏首家前沿新材料产才协同创新中心正式落户天宁经济开发区。今后,前沿新材料技术将在天宁经开区加速研发与转化,为常州市乃至江苏省吸引和培育更多高质量创新型人才高质量聚集。

近年来,天宁经济开发区深刻把握产业趋势,推进新型工业化,做优现代服务业,以产带链、以链兴群,加快建设“4+3+1”产业体系,大力招引培育如维发电子、左蓝微电子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企业,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的落地。

在蓝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大年初七复工以来,厂区里是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争分夺秒地作业。蓝博氢能源专注于甲醇制氢加氢设备的生产研发,服务企业包括国邦药业、鲁维制药、杭州屹通等数百家企业,向客户提供的制氢设备总规模已超过每小时 30万标方。同时,与中石化合作建设的国内首个分布式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已在辽宁大连投运,与榆神工业区正在共建光热补能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不断地为氢能产业上游制氢环节作出重要贡献。

天宁经济开发区深知,未来产业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竞争,为此将氢能、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力争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到2025年,天宁经济开发区力争培育3个具有贡献度、展示度、示范度的百亿产业地标,形成未来产业的集聚效应;“三新”经济发展总量超过500亿元,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聚焦创新聚变,构筑科创发展源地

在常州浩万新能源科技公司的5G智能积木工厂,AGV(自动引导车)机器人在预设轨道上来回穿梭,它们通过二维码识别、快速定位并抓取指定的电池包后,将其传送到生产线上,机器手臂迅速飞舞进行组装、焊接……不到3分钟,一件IM一体化智能底盘就拼装结束,快速下线。近日,这家公司又拿下海外五亿美元大单。自2016年成立以来,浩万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研发经费占全年营收的10%以上,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新能源专家、学者和技术骨干,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劲的研发团队,目前50%的员工为技术研发人员。如今,浩万手握200多项核心技术专利,成为天宁经济开发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天宁经济开发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聚焦“链主”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培育、国际市场拓展等多维度举措,逐步构建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光伏玻璃行业的亚玛顿,凭借自主研发的超薄双玻组件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产品畅销国际市场;纺织领域的旭荣集团,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和环保印染技术,实现绿色转型,产品进入国际高端品牌供应链,吸引纺织上下游企业集聚;爱回收搭建线上线下回收网络,引领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吸引众多环保科技企业入驻;芯缘半导体专注芯片设计制造,与科研机构合作攻克关键技术,构建完整产业链,带动半导体产业集群发展;零壹半导体聚焦功率半导体领域,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创新……

科创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也是天宁经济开发区的重点工作。位于云制造先导中心的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天宁工作站,利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优势科创资源,积极对接企业需求、组织科创活动、共建企业联创中心,为辖区内技术的有效转移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如今,天宁经济开发区已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5家,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位列全区第一方阵。

天宁经济开发区不断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通过“虹吸效应”集聚优质资源,不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实现“聚变式”发展,不断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推进多维协同,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

天宁经济开发区不仅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上发力,更在城市建设和产城融合上迈出坚实步伐。

G42沪蓉高速、青洋路高架等“五横五纵”的路网体系,拉开了城市发展的大框架,便捷的交通网络不仅提升了区域内部的连通性,也加强了与周边城市的联动,为产业发展和人才流动提供了有力保障。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的省重大文旅项目——东方侏罗纪一期“恐龙星球”又传来好消息,一条专为“恐龙星球”设计的专用通道已完成规划,即将投入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常州文旅的可达性和吸引力。

在金融商务广场,这一集“科技、智能、绿色生态”等优势于一体的 5O 级商务写字楼群,吸引众多规上企业和总部企业入驻。开阔的场地、INS风氛围,公园式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休闲业态,让骑行、跑车、街舞的社群聚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此观光打卡,城市发展的脉搏在这里跳动。

远离市区的横塘河,曾是一条城郊野河,如今却是一个集生态、观赏、休闲、文化、科普于一体的湿地公园。新一期的建设已经启动,青龙池创意街区借助老建筑元素,将融合艺术、文化、餐饮等,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打卡地;森林休闲谷与艺术花园为居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未来,一条横塘河将串起新城的发展脉络,更多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在河畔汇聚,城乡在这里融合,生机在这里焕发。

天宁经济开发区已着手高标准编制“十五五”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与路径。青洋高架东西两侧,将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打造智慧绿色、宜居宜业的创新驱动新城区;在沪蓉高速以北区域,将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开发区后花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交通、医疗、教育等系统,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在绿色发展上,更多是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发展,提升生态环境美誉度。在产城融合的道路上,天宁经济开发区向争创常州乃至江苏和全国产城融合示范样板的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