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6版:抓实干 开新局 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以人才引领创新,以科创驱动未来

惠山经开区打造科创人才高地

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无锡华泰创新药研究院 ▼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

◀φ+国际人才社区

无锡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惠山经开区”)坐落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当代乡镇企业发祥地之一的惠山区。作为惠山区创新高地、人才高地,近年来,惠山经开区始终坚持以“人才引领、科创驱动”为核心战略,通过以院士为引领的大批高层次人才,支撑起了惠山经开区乃至整个惠山区经济的创新发展。

如今的惠山一改当年“户户点火、村村冒烟”的形象,让“创业中心”“生命园”成为区域新名片,书写着“科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新城篇章。惠山经开区也正以人才与科技的“双轮驱动”,打造全国优秀的人才创新创业高地。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高艺

“院士经济”拔节生长,顶尖智库赋能产业升级

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惠山经开区将“院士经济”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灵活机制,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扎根。

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丁汉(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带领科研团队,与惠山区携手共建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这座扎根长三角产业腹地的科研平台,历经十年发展,累计攻克百余项关键技术难题,服务企业超2000家,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效益突破5亿元。其培育的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八骏奔腾”的创新格局——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发展,年产值突破5亿元,整体估值超30亿元。

回溯校地合作初心,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山区与华中科大的结合是“天时地利人和”:高校聚焦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与当地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需求高度契合;地方政府以“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创新生态构建,不仅提供研发空间、人才公寓等硬件支撑,更建立专班服务机制,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环节给予全方位保障。

“科研人员带着专利来,政府就帮着找车间试产;企业提出技术需求,团队立刻开展定向研发。”这种“需求从产业中来,成果到产线上去”的闭环,让高校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企业生产力。而惠山经开区“出门见园、百米通勤”的宜居环境,加上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更让科研人才得以心无旁骛地深耕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

2018年,干细胞与免疫研究领域的开创者、欧洲科学院院士时玉舫为惠山经开区引进了无锡华泰创新药研究院。自企业开创以来,公司技术团队聚焦慢性器官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致力于细胞及其衍生创新药物和治疗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目前研究院在按计划推进用于治疗烧伤、糖尿病足溃疡以及压疮创面的IHS002干细胞药物的临床研究,并加快部署其他针对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及肿瘤等适应症在内的创新药物管线的研发及申报工作。

“早在建院前期,无论是无锡市、惠山区还是惠山经开区,都是按照一个比较高的标准来做各方面的项目对接。无锡华泰创新药研究院先后获惠山区‘先锋英才计划’顶尖人才团队、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顶尖人才团队、无锡市重点实验室等政策的持续赋能,同时,申报数十项省市区各级科技项目,累计获得项目支持资金近3000万元。”无锡华泰创新药技术研究院研发总监陈晓栋补充道,“令时院士十分感动的是,建院至今,都是当地政府领导主动来到研究院与时院士洽谈对接,政府的积极主动不仅是诚意的体现,更是沟通效率提升的关键。”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惠山经开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山经开区自引进第一位院士至今已有近17年的历史,截至2024年底,惠山经开区累计与丁汉、丁荣军、时玉舫等38位中外院士开展深度合作,建成了13家院士工作站,形成由诺奖得主康斯坦丁等领衔的八大产业人才集群,惠山经开区逐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院士经济走廊”。

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全链条生态激发活力

除了有院士这座“高峰”,惠山经开区也有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原”。截至目前,惠山经开区已累计引育浦栋麟、黄威龙、张海涛等49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培育118名“省双创”人才、75名省“333”高层次人才、124名无锡市太湖人才、219名区级人才,以院士为引领的大批高层次人才支撑起了惠山经开区经济的创新发展。

2024年,惠山经开区以“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惠·鹏飞”海外赛等品牌赛事为纽带,构建了“大赛引才+基金赋能+飞地孵化”的创新创业生态。锂云科技凭借高性能锂电池技术,斩获“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三等奖并晋级国赛;昊风智慧、埃蒙迪医疗等7家企业从全球2000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区域创新生力军。

科创载体建设全面提速。2024年,惠山经开区新建科创载体28.53万平方米,包括16万平方米生命园口腔创新医疗器械载体、8万平方米翔泰创新科技产业园二期等。武汉光谷人才飞地建成运营,作为湖北人才来锡的“前哨站”,已入驻团队项目8个,落地企业6家。硅谷协同创新中心、中英石墨烯格拉斯哥离岸孵化器等海外阵地,则成为链接全球资源的“创新触角”。

资本助力成果显著。惠山经开区设立无锡首只1亿元研究院人才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氢能、高端装备等方向。惠山科技金融中心通过产业基金已培育孵化近20家企业,申请专利数百件,其中多个高端装备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此外,“惠·鹏飞”专项资金、人才购房补贴等政策全年兑现2530.64万元,惠及300多名人才。

品牌影响遍及海外,国际化引才网络成型

近年来,惠山经开区以“全球视野”布局人才战略,构建“海外飞地+国际赛事+头部机构合作”的立体化引才体系。2024年,“惠·鹏飞”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海外赛吸引了30余个国际项目参赛;北京“双招双引”活动发布“招才榜”,聘任50余名“引才大使”和顾问;与瀚海国际、寰球人才等机构合作,新增惠山经开区(硅谷)海外人才交流中心、沪惠引才工作站,形成覆盖美、加、德、法等地的服务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惠山经开区打造的国际人才社区已成为“留才磁极”。投资2亿元的φ+国际人才社区,配备共享厨房、影音空间等设施,每年为百余名高层次人才提供免费入住服务,并举办知识产权普法、沉浸式剧本杀联谊等特色活动。同步推出的“惠聚英才开创未来”聚才留才微政策8条,涵盖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27项服务,为外籍人才打造“类海外”环境。

此外,惠山经开区通过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有效提升国际话语权。2024年,惠山经开区举办石墨烯前沿技术报告会,邀请“石墨烯教父”Antonio H. Castro Neto、剑桥石墨烯中心创始人Andrea C. Ferrari等国际权威学者,与本地企业共话技术合作。此类活动不仅推动人才交流,更助力惠山经开区在全球新材料、生物医药领域树立技术标杆。

2024年,惠山经开区高新技术产值突破430.9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9.86亿元,生物医药营收增长至96.6亿元,295家高企、5家准独角兽企业的创新矩阵初具规模。展望2025年,惠山经开区将继续深化“院士经济”战略,加速武汉、西安等人才飞地建设,优化“惠·鹏飞”赛事品牌,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长三角乃至全国贡献“惠开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