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徐州睢宁,生机勃发。在这座苏北县城,各地正全力冲刺首季“开门红”。各行各业的企业,马力全开,共同吹响了奋战“春天里”的号角。
从传统纺织到智能制造,从资源依赖到生态赋能……一场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产业变革,正在为睢宁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发展动能。
通讯员 谭晓立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邢志刚 张晓培
传统产业“智”变升级
走进位于睢宁经济开发区的普路通高品质涡流纺项目生产车间,一排排智能化纺纱设备高速运转,雪白的纱线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却鲜见工人的身影。
作为江苏省重大产业项目,普路通高品质涡流纺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分四期建设。目前一期一标段两个厂房的生产井然有序,144台涡流纺已正常运行。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量预计可达到81.2万吨,可实现年产值127亿元。
“目前公司一期二标段13、14号厂房及7号仓库12.8万平方米已完工,计划三四月份前纺设备和涡流纺纱设备陆续到场安装,8月底,72台全部到场安装、调试生产。”徐州普路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长赵磊表示,新的一年,公司将聚焦涡流纺领域持续攻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巩固提升纤维、纺纱优势,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附加值。
随着普路通涡流纺、大联涡流纺等项目的落地,睢宁县的纺纱品种和产能进一步扩展,达产后可年产各类纱线100万吨,使上游原材料供应更加稳定。庆业、永染、善宁等多家印染企业的陆续投产,也为睢宁打通了高端纺织服饰产业链的关键印染环节。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徐州抢抓产业转移机遇,立足自身综合优势,把高端纺织产业纳入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推动产业规模3年连跨3个百亿台阶。
睢宁聚焦新型工业化关键赛道,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改造提升,全县高端纺织服饰产业产值、开票销售收入均破百亿大关,在链主型企业招引、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2024年,全县共有纺织服饰类实体企业超3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81家,完成产值超百亿元、增长28.62%。
睢宁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按照“巩固纺纱、主攻织造、提升印染、发展服饰、塑造品牌”的突破发展思路,睢宁高端纺织服饰产业将从“优化空间布局、强化载体建设、丰富产业链条、推动集群提速、提升发展能级”五个方面发力,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科技创新凝聚强大动力
在睢宁经济开发区,江苏钜熙矿用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3亿元的新厂区建设已接近尾声,2月底新的生产设备到位,计划5月底投产。
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多年来致力于煤矿安全保障系统新产品及智能升级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国第一家隔爆、抑爆、阻爆、泄爆等品类最全的厂家,是一家拥有专业高新技术的现代化生产企业,公司已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公司目前有约50项自主研发的产品,我们要做煤矿安全卫士,利用科技技术研发出更多能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产品。”江苏钜熙矿用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作胜介绍,公司依托国内知名院校和航天科研院所的技术和研发优势,针对煤矿瓦斯和粉尘爆炸等特点,将航空航天领域的红紫外传感、低温瞬时产气等技术应用于煤炭矿山、石油化工、粉尘作业等企业日常生产的各个易爆环节。在吸收和创新的基础上,公司研制出巷道抑爆装置、管道自动喷粉装置、二氧化碳抑爆装置及自动阻爆装置等系列产品,担起“煤矿安全卫士”的重任。
“公司的发展,一定要把握住科技技术。在我们新厂区的布局规划里,专门拿出一层楼作为研发区,并且还准备了专家们住的地方,希望更多地把人才引进睢宁、引到我们公司来。”刘作胜说。
生态赋能持续释放新动能
钜熙科技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睢宁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近年来,睢宁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过去一年来,睢宁加大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动能持续释放。有关数据显示:全县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4家、星级上云企业93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以上,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
睢宁持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2024年,全县组织申报高企90家,申报数量位居五县两区第三,全年通过高企认定48家,有效期内高企总数达133家。中航迈特、中盟电气、信泰化工装备入选江苏瞪羚企业,数量居徐州全市第一。
睢宁县政府表示,将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立县、产业强县”之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在高质量发展的“智”变之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