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6版:城事

“江苏好人”张玉芳

43年坚守,帮扶村中20多人

三月初的南通,依然寒冷。清晨6点,家住通州区二甲镇的张玉芳已在灶台前忙碌。“和选姐爱吃软乎的,菜要炖烂些。”端起饭菜,她来到柳和选床边,熟稔地扶起柳和选,一勺勺喂饭、擦身、按摩。这样的流程,从2008年延续至今。邻居陆宏才感叹:“柳家灶台冷了十七年,张大姐的保温桶却从没凉过。”

多年如一日照顾同村的瘫痪老人,托起老人生活的希望。在当地村民的眼中,张玉芳是大家的“主心骨”。张玉芳一直行走在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的路上,先后被评为“通州好人”“南通好人”和“江苏好人”。

时间回溯至1982年,那时候的张玉芳,第一次用担当托起生命重量。当年,孤寡老人苏桃桃瘫痪后,拒绝住在养老院。张玉芳对老人承诺:“有我一口饭就有您一口。”她把承诺践行到行动中,每日清理失禁床褥、端送热饭,直至老人安详离世;1985年冬夜,村民管仲芝突发哮喘,她冒雪垫资送医,连续半月把餐食送进病房……43年间,20多个名字刻进她的生命年轮,有人问起具体帮扶人数,她只是摆摆手:“都是乡里乡亲,哪能算得清?”

“当年要不是玉芳,我早活不下去了。”柳和选哽咽道。十七年间,张玉芳不仅自掏腰包改善老人伙食,更在柳和选的丈夫、儿子相继离世后,独自承担起所有后事料理。

如今,77岁的张玉芳依然步履不停。她的保温桶里装的不仅是热饭,更是一份跨越血缘的亲情。正如其邻居所言:“有她在的地方,就有温度。”这份温度,正随着她的坚守与传承,汇聚成照亮人间至情的炬火。善行的涟漪正在扩散。在柳和选家,邻居们自发形成“爱心接力”:邻居王婶送来改小的棉衣,理发店小伙定期上门理发,村医每月及时送去消炎药……“助人不是惊天动地,而是细水长流。张玉芳让我们相信,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道德星火。”二甲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表示。花宇 童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