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读品周刊

阅见她力量 ! 凤凰好书女神节书单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三月,我们迎来了“三八”国际妇女节。“凤凰好书”特别精选了一批女性题材图书,旨在展现女性作家或女性主人公的才华、魅力、力量与勇气,并且关注女性群体的成长与健康。让我们通过阅读,感受女性的独特风采,致敬每一位在人生舞台上闪耀的女性。

凤凰好书供稿

《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加] 方秀洁 著 周睿、陈昉昊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对很多明清时期的女性来说,诗歌写作与欲望及能动结构之间联系紧密。

方秀洁教授曾以十年之功,于中美各大图书馆的中国古籍部中爬罗剔抉,发掘出大量晚明和清代女性作者的存世之作,让这些沉睡的文本重见天日,并加以翻译和细读阐释。面对这些浮出地表的女性作者群体和丰富文学作品,本书回答了如何切入女性写作研究的路径问题,探索了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内闱:宋代妇女的婚姻和生活》

[美]伊沛霞 著

胡志宏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在我们努力地思考了女性之所在后,中国历史和文化看来就不一样了。

在这本海外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里,作者展示了一幅内容异常丰富的画卷,宋代女性的生活图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内外之别,祭祀庆典,安排婚嫁,侍奉公婆,养育后代,内闱争宠,守节再嫁……从而显示妇女史是动态的历史,是富有多种可能性的历史。由此读者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宋代女性群像,还能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变迁中把握她们的选择和才智。

《写给女性的暖养呵护指南》

闫忠鑫、付虹 著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无论是痛哭流涕,还是默默流泪,都是对身体有好处的事情。

本书为资深妇科医生闫忠鑫和付虹医生的合著作品,围绕广大女性最关注的内分泌调养、体质改善、气色提升、疾病预防与改善等方面来打造,引导女性掌握更科学、更系统的健康科普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并学会从日常起居、饮食营养、常见病防治等方面来呵护自己、抵抗衰老,由内而外地打造自信美丽气质。

《你好,新妈妈》

月嫂先生 著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后恢复与育儿之路,需知识储备与实践并行。

《你好,新妈妈》以温柔而坚定的笔触,陪伴女性走过产后这段充满蜕变与挑战的时光。书中不单纯传授护理技巧,更关注新妈妈的身心疗愈与自我重建。作者以循证医学为根基,将传统月子习俗置于科学视角下审视,既不强加“必须”,也不否定“选择”,而是为新妈妈铺开一张自主决策的安全网:无论是静养方式、饮食调理,还是与家人沟通边界,都鼓励女性以自身感受为原点,在尊重与爱中寻找平衡。

《一曲满庭芳》

王芳、王薇 著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尤其是女孩子,千万不能为了减肥而节食,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拥有更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本书展现了昆曲名家王芳坎坷的从艺之路,用深情和温暖的笔触描写她数十年对昆曲、苏剧艺术的挚爱与坚持,是她的首部自传。本书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匠人精神的一部好作品;也充分展现了昆曲艺术的精彩魅力,对弘扬发展昆曲艺术有一定积极意义。全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王芳质朴的生活片段和精彩的“戏剧人生”,文可读,图可品,读者循着作者五彩斑斓又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走进美妙的昆曲世界。

《我与兵团有个约定:一位大学教师的援疆日志》

石红梅 著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数以万计的青年女性踏上西行列车,投身边疆建设,她们在各条战线发挥着聪明才智,奉献青春和热血,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戈壁母亲”。

一位大学女教师的援疆日志。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三年援疆的所见所闻和心路历程,描绘了援疆干部人才和生产建设兵团干部职工一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展现了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在援疆的实践中蜕变成长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其对新疆、对兵团的深厚感情,激励和引导一批批干部人才弘扬胡杨精神,扎根边疆、奉献边疆,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新疆持续奋斗。

《草原额吉》

张琳 著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托娅听着孩子们稚嫩又亲热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叫自己“额吉”,心里瞬间就开满了格桑花。

《草原额吉》这部长篇儿童小说取材于一段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之上流淌着民族大爱的共和国往事。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遇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匮乏,内蒙古大草原向上海、江苏等地的孤儿们敞开了怀抱。以19岁的托娅为代表的数名年轻保育员倾情投入,悉心照顾这些“国家孩子”,牧民们像亲生父母般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展示了中国文化根脉里超越地域、超越血缘的奉献精神和至善美德。

《书法有法》

孙晓云 著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困惑是一种热情,是一种非常大的动力。

孙晓云的《书法有法》是一部以实践为根基、以文化为脉络的书法理论经典著作。从女性视角来看,这本书不仅展现了作者作为中国书法界标杆性女性人物的学术深度与艺术造诣,更通过独特的书写经验与人文关怀,为女性读者提供了多维度的启发与共鸣。它不仅是一部理论著作,更是一部关于文化自觉与自我成长的启示录。对于女性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以书写为媒介,连接传统与现代;以实践为根基,平衡感性与理性;以文化为底色,彰显女性的智慧与力量。

《高堂粉墙烛下见:中国山西乡村古壁画探幽》

杨平 著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废弃的庙门口停了一辆外地牌照的车,还有一个女人到里面去工作。这个在乡民看起来很奇异的行为,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有个外地的女的不害怕鬼,进了庙啦……”不一会儿,村里二三十个大人小孩来看热闹。

被誉为“当代林徽因”“山西徐霞客”的女性文化作家杨平,自2012年起带领团队深入山西的荒山野岭,走访800多处古迹,行程超过30万公里,探寻散落在深山村落中的古壁画。在本书中,杨平用她细腻温柔的文字,讲述了寻访中遇到的人与故事,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文物古迹在过去数十年的变迁。

《读书人的事儿》

王一涓 著

凤凰出版社

祁杰先生是周勋初先生的夫人……所以多称祁先生,主要是她身上那种独立女性、职业女性的个性很鲜明,光彩动人。

王一涓,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散文作家,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王一涓与南大中文系结缘三十年,擅长散文写作,本书从汉口路到九乡河,专说中文系及其相关的“读书人的事”。书中不仅有匡亚明、程千帆等十数位著名学者的治学方法、教学经验,也有他们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既是一部中文系的掌故文集,也能启发众人对当代文科教育的思考。

《近代女性日记五种(外一种)》

(清)宗婉等 著

杨彬彬 整理

凤凰出版社

天下无不可教之人,亦无不可以不学之术,而岂独遗于女子哉!

本书收录近代女性的五种日记及一种诗文集。日记内容丰富生动,涉及家族兴衰、战乱与重建、个人与地方文化身份的塑造、女子教育与转型、个人感情史与政治史的交织等百余年间的情况,有助于闺秀文化、女性自传、近代史料等诸多方面的研究。

《人间红楼》

潘向黎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黛玉一生的眼泪只为宝玉一人而流,在宝玉内心的天平上,是比尘世的一切都重的。有了这份眼泪,足以让宝玉抵御此后人生所有的苦楚和人世间的所有荒凉。

潘向黎作为小说家和具备古典文学家学渊源的学者,她聊红楼故事,活色生香;她谈红楼人物,深刻精妙。讲经典、说故事、谈人生,让经典在时间内流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爱与怕、希望与焦虑,直到现在,我们依然能从《红楼梦》中看到自己,潘向黎重新解读《红楼梦》又给大众读者提供了一次爱上这部青春之书、爱之书的机会。

《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

朱文颖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怪兽,是外在的历史重负,也是一个人巨大的心魔。

《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是朱文颖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三代女人的爱情与生命姿态,两个时代神秘而不可解的精神世界。内容涵盖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生活,从激情而狂热的生活经验到商品经济大潮中的人生百态。表现的是大时代的“小生活”,在大时代的幕布上,努力要呈现的是历史(时代)之外的另外一种“生活”与“人生”。

《突破:我的科学人生》

[美国]卡塔林·考里科 著

李敬、梁贵柏 译

译林出版社

种子是潜力,是承诺,是寄托;种子决定未来是荒凉还是丰沛。无论何时,播下一粒种子都是播下信念,播下希望。

考里科真诚讲述了执着的科学探索和激动人心的突破性时刻,以及自己从匈牙利一名屠夫的女儿到世界一流科学家的奋斗历程。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她的女儿苏珊在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的赛艇比赛中两次摘得金牌。本书不仅带领广大读者领悟科学创新的真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而且将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科学普及事业起到积极作用。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杨苡 口述 余斌 撰写

译林出版社

人生值得一过,活着就是胜利。

本书是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的唯一口述自传。从1919年走向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

■其他推荐

《缀珍录:18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

江苏人民出版社

《女人30+:祛湿胖、补脾胃、更年轻》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假如岁月足够长》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住在冬天的姑姑》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藏在云锦里的智慧》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唯有粉红:审美品位的性别政治学》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情感与制度:魏晋时代的母子关系》

凤凰出版社

《白貘夜行》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我灵魂里的女性》

译林出版社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译林出版社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