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就民政、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卫生健康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
推进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将逐步扩大相关民生保障政策覆盖面,有序推进民政民生保障由兜底性、基础性向普惠性发展。
将在已有养老服务设施基础上,推进在县(区)级健全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在乡镇(街道)健全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村(社区)健全养老服务站点,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
强化常态化救助帮扶,在保障好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基础上,出台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要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运用“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等方式,确保困难群众有困难及时被发现、有救助需求及时得到救助帮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
稳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1222万人。我们要稳定和扩大就业,任务繁重,承压前行。
将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稳定招聘规模,扩大“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人员数量,实施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全面推广求职训练营,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制度。
将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从今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以上。在培训对象上聚焦最急需的群体,特别是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
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月再提高20元,这项待遇提高涉及1.8亿城乡老年居民。同时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这项待遇提高涉及1.4亿多退休人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
住宅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
将实施一批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更新项目,其中在民生项目上,将着力抓三件事:一是把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要纳入城市更新的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改造,也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二是城中村改造,现在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去年新增100万套基础上,再继续扩大改造规模。三是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重点是聚焦“一老一小”,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增补托育服务设施、儿童活动场地。
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住宅层高标准将调整为不低于3米。
目前,全国29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经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还将支持有条件的县级市也开展城市体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坚决“稳住楼市”。要巩固政策“组合拳”效果,把降息、增贷、减税等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出来,惠及更多人民群众;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加大“白名单”贷款投放力度,按照“应进尽进、应贷尽贷”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全部纳入“白名单”,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充分保障项目建设交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
2024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比2023年提升0.4岁,在53个中高收入国家中排第4位,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既定努力方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去年启动实施了“体重管理年”行动。体重管理不是一两年就能马上见到成效的,需要持续推进。
有关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要注重防治结合,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
在我国乡镇、社区和村,有60多万所医疗卫生机构,超过500万名基层卫生人员为百姓看病。据统计,90%以上的村卫生室已纳入医保定点服务范围。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