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2025全国两会

守护公平正义 服务发展大局 增进民生福祉

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两高报告

连日来,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进行审议讨论。代表委员们认为,两高报告展现了司法机关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在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上取得的新成效,彰显了司法机关守护公平正义、服务发展大局、保障民生福祉的责任担当。

2024年,检察机关起诉涉黑恶犯罪1.2万人,起诉“保护伞”74人;法院审结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4.9万件5.8万人,同比下降5.8%;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万件8.2万人,依法严惩涉缅北等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代表委员们认为,两高报告披露的这一系列数据,是司法机关以严格公正司法推动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的体现。

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高鑫代表在审议时特别提到“余华英拐卖儿童案”:“检察机关依法起诉、法院顶格判处死刑,体现了对挑战法律底线行为的‘零容忍’。”

2024年,检察机关起诉利用网络实施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2458人,办理公益诉讼5061件;法院从严惩治网络暴力犯罪,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292人定罪判刑,以侮辱罪、诽谤罪对91人定罪判刑。

“两高报告披露严惩网络暴力,反映出司法机关守护网络清朗的坚定决心。”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代表认为,需构建“技术+法治+教育”的立体防线,通过算法识别谣言源头、完善平台责任追究机制,从根源遏制“按键伤人”。

“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3.7万人”“依法再审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46件”“审结涉外民商事案件2.6万件”——两高报告中有关司法机关过去一年护航经济发展的成效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在南京执业多年的纽思达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魏青松委员在讨论时说:“过去一些地方存在‘以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趋利性执法’等问题,导致企业成本高企。”他特别提到最高检督办的31件重点案件:“这些案例释放出明确信号,司法既要惩治犯罪,也要避免‘一刀切’伤及无辜企业。”

2024年,全国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9.4万件,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6年来审结技术类知识产权上诉案件近2万件。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代表以“蜜胺”发明专利及技术秘密侵权案为例讲述司法创新实践:“该案涉及三省多家企业,通过跨区域联合执行促成全面和解,权利人最终获偿6.58亿元,既保护了核心技术,又推动行业合作升级。”他认为,需进一步完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探索“专家陪审员”“技术调查官”等制度,破解“高精尖”案件审理难题。

两高报告显示,2024年法院审结涉教育、养老、医疗等民生案件548.3万件;检察院起诉危害食药安全犯罪1.5万人,办理食药安全公益诉讼2.6万件。代表委员们表示,这是司法机关贯彻“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集中体现。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