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 徐苏宁)“我们调研了不少先进制造企业,一个普遍现象是先进技术在生产车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不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处长王红军建议,要从相关主管部门、职业学校、企业等多方面发力,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及学历层次。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7%,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2000万。“巨大的缺口,意味着未来高技能人才会越来越吃香,但如果技术水平薄弱不能跟上技术的发展,就可能会被淘汰。”王红军说。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产业工人通过自学等方式,实现技能水平与技术同步迭代升级,成为技术骨干和创新工匠。”王红军认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一方面产业需要工人技能快速迭代,另一方面产业工人也有提升技能水平和学历层次的迫切需求。但目前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学历层次存在一定制度、政策障碍,如部分企业对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的鼓励政策不够,技能提升属于产业工人的自我行为;专门为产业工人提升学历的渠道不够顺畅;职业学校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学历层次提高中做的工作不多,服务不能满足需要。
为此,王红军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有面向产业工人学历提升的系统性政策设计,如采用宽进严出的入学资格考试,只进行必要的基础性学业水平测试,且可以用一定的技能水平替代部分入学条件,学习时间更长,可以达8年甚至更长。
同时,职业学校在技能提升、学历提高方面要发挥更有效的作用。面向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学历提高宜采用小班化、个性化、长周期培养,着重于与先进技术相适应的技能水平的提高或面向岗位(群)的基本专业素养的培养。提供多种多样的培训培养形式,如定期不定期到企业面授、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等。
他还建议,人社部门一方面要将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学历提高面向所有学校,破除人社、教育系统间的壁垒,不能仅限于人社部门学校;另一方面要开展社会化的产业工人技能水平鉴定,与“新八级工”制度相衔接并督促相关单位承认其水平、兑现相应待遇。
王红军指出,企业也要有系统性的鼓励政策。企业要有相对系统的产业工人培训培养计划,鼓励产业工人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提高学历层次,在时间上给予充分保障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