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大学附属小学的绿茵场在春风轻拂中化身创意游乐场。60个经过班级海选突围的课间游戏设计,如同跳动的音符铺满校园。孩子们手持自制宣传板,穿梭在由呼啦圈、彩带装扮的各个游戏展位之间,一场别开生面的“课间游戏博览会”正在上演。
在“身体POSE棋”展区,四年级学生正向参观者解说规则:“每个棋格对应不同肢体动作,既动脑又健身!”不远处,“四方形拔河”的参赛者们正以独特阵型角力,欢笑声与加油声此起彼伏。最引人注目的是“星球萝卜蹲”方阵,戴着萌趣头饰的孩子们仿佛置身星际童话,在蹲起间绽放纯真笑颜。
活动现场,学生们不仅是游戏体验者,更是项目策划者、规则制定者和品牌推广者,自主能力在实践中悄然生长。
家长代表殷丽华举起手机记录下珍贵瞬间:“看着孩子们自信地讲解游戏设计思路,突然发现他们比我想象中更能干。”活动现场的家长观察团不仅用一个个“大拇指”为创意投票,更以专业视角捕捉教育契机——金融从业者爸爸建议引入项目管理思维,舞蹈教师妈妈指导如何编排健体动作,工程师家长则分享安全防护妙招。
在随后的“家校智汇”研讨会上,来自不同行业的家长们分成6组开展激烈讨论,最终汇聚成6份实践锦囊。这些建议将与学校的教育理念深度融合,构建起课间活动的长效发展机制。
“教育不是独角戏,当家庭智慧与学校理念产生化学反应,就能催生真正的成长能量。”常州大学附属小学校长龚莉娜表示。随着“游戏设计师”培养计划、“健康银行”积分系统等新举措的落地,这份关于童年本真的教育答卷,正在书写更精彩的篇章。李向 陆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