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6版:城事

海安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后付”

政府给予补助,促进成果快速转化

科技成果也能“先使用后付费”了,位于南通海安的江苏畅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受益者之一。“从去年10月底开始了解政策,到正式签约,前后只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企业董事长李荣感慨道,对于一家科技型初创公司来说,科技成果能“先使用后付费”无疑是一个极大利好。

记者了解到,江苏省发布了《关于在全省开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的通知》,鼓励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中小微企业转移转化。去年起,海安积极部署开展政策试点。

今年1月,江苏畅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大学海安高新技术研究院就能源智慧管理签订了技术转让(专利权)合同。作为“先使用后付费”的受益者,李荣很兴奋:“作为初创企业以高额价格购买专利,资金风险会很大。我们也会担心这项技术能否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如今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资金管理与产品开发会更加从容。”

企业不是单纯受益方,对于技术出让方而言,这一模式同样让他们获益匪浅。“我们每年会有一些科技成果产出,单靠自身进行转化费时费力,通过‘先使用后付费’模式,研究院的科技成果找到了转化落地的出口。”南京大学海安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唐少春介绍说,在去年,研究院已经成功实施技术转移5件发明专利(转让3件,许可2件)给地方企业。

借助“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技术转让成为招引科创项目的一大“利器”。研究院通过技术转让引进孵化新材料科技企业,入驻研究院研发大楼和中试基地大楼。在专利技术的加持下,新孵化小微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实现了技术升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今年,海安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下发《关于加快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其中一项就是高校院所等成果单位以“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将科技成果许可(转让)给科技型企业,合同金额2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支付金额给予许可方5%、受让方10%的补助,最高10万元。

海安市科技局党组书记陆建银表示,近期将正式落地《海安市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实施办法》,鼓励和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积极参与该模式,畅通企业获取科技成果渠道,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为建设更高能级科创新城赋能。

花宇 顾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