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3·15直通车

央视3·15晚会关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电子签高利贷,最高年化利率近6000%

电子签高利贷 视频截图

一次性内裤不灭菌

啄木鸟维修乱象

3月15日晚,2025年央视3·15晚会播出,本届晚会关注了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数字经济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1

“保水虾仁”浮出水面

1斤虾仁7两冰

点开多家电商平台,很多消费者都会看到这样的广告推送,新鲜、饱满、有嚼劲的虾仁,只要你轻轻一点,一两天的时间,它就能出现在你的餐桌上,孩子老人都喜欢。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虾仁销售的广告里,不断出现“零添加”“零保水剂”的字样。商家们解释,保水剂即食品水分保持剂,常用复合磷酸盐,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制剂,一般呈白色粒状或粉末状结晶,亲水性强,能在加工时保持虾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业内称这样处理水产品的方式为“保水”或“泡药”。

商家们纷纷做出保证,可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记者接到群众举报,称有部分生产厂家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国家对冷冻水产品中磷酸盐的添加量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但多家企业“会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规格的虾仁”,例如,名为尚方舟的食品公司的虾仁磷酸盐添加量达到千分之三十,浸泡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保水率高达百分之二十,这会导致虾仁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企业负责人却对此并不在意。毕竟水比货压秤,添多少,就能多出多少重量。在另一家工厂——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泡完药的虾仁被迅速送入冰冻环节,工人告诉记者,包冰是为了二次增重。记者问:“包冰衣最高能包到多少?”工作人员说:“多少都能包,70%都能包,一斤解冻之后只有三两虾仁。”

在湛江良基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保水虾仁,他们自己不吃,“我们沿海地区都是吃(新鲜)海虾”。

走访过程中,多家企业告诉记者,尽管虾仁在加工时添加了保水剂磷酸盐,但他们的成品外包装上,并不作标注,成分表仅标明虾仁和水。

据悉,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例如消化系统问题、导致人体的钙磷比失衡、缺钙、引发心血管疾病。

2

一次性内裤不灭菌

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出差旅行新选择”“EO灭菌,不用洗直接穿”“抑菌率高达99%”……2025年,一次性内裤凭借方便、卫生,成为市场热销产品。但火爆热销的背后,事实真的如此吗?

报道提到,在河南虞城县的博威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产品线丰富,一次性床品、浴巾等都在生产范围内。不过,核心业务还是一次性内裤的生产加工。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产品宣传中的消毒环节,生产成本太高,企业也基本没做过。

记者在虞城县走访了多个一次性内裤的加工厂,多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加工厂生产的一次性内裤,很多都没有进行杀菌消毒处理,这在县城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里,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天眼查App显示,被央视3·15晚会点名的商丘市博威服饰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法定代表人为张辉,注册资本2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服装制造、服饰制造、服装服饰零售等,由张辉、李珍辉、宋天柱等共同持股。

值得一提的是,参保人员信息显示,该公司2023年参保人数为0。经营信息显示,该公司已获得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许可内容为化妆巾、隔尿垫。知识产权信息显示,该公司于2017年申请注册“虞蕊”商标,国际分类为服装鞋帽,当前商标已成功注册。

3

卫生巾、纸尿裤被翻新再售

涉事企业负责人已被控制

山东济宁梁山县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的涉事厂区里,记者从一堆打包好的生产垃圾中拽出了外观相对完好的“麦酷酷”婴儿拉拉裤和“自由点”卫生巾。该厂负责人刘总称,他以每吨260元到1400元的价格收购了正规企业原本应该销毁的不合格产品,再挑出形状完整且没有明显污渍和破损的“二等品”。

在希希纸制品的仓库里,工人在方桌上敲打拉拉裤,使其恢复蓬松状态。记者注意到,这批婴儿拉拉裤分属母婴用品品牌嫚熙和中亿孕婴。

据了解,按照行业规范,正规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厂家对生产线上淘汰的残次品、下脚料等生产垃圾,都要切碎处理。对此,刘总表示,他能做成这种生意,关键在于打通了企业内部的关系。

在生产现场,地上堆满了各种卫生巾、纸尿裤等生产垃圾,其中不乏全棉时代、苏菲等知名品牌产品。这些生产垃圾被打碎后,将重新分离成木浆、吸水高分子树脂等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原材料。

刘总透露,这些回收料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就这样,卫生巾、纸尿裤的生产垃圾,一部分作为“二等品”,被挑出来流入市场直接销售,剩下无法再挑选利用的部分,被投入机器,生产成回收料,再次流入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生产企业。

3·15晚会曝光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销售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问题后,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由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依法对涉事企业进行查封,控制了企业负责人。相关情况正在进行深入核查。省工作组已赶赴现场,指导调查处置工作。

济宁市将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立即在全市联合开展卫生巾、婴儿纸尿裤生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隐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4

啄木鸟维修:电机成本91元,收取659元维修费

啄木鸟致歉,称成立专项调查组彻查

啄木鸟宣称在国内300多个城市开展业务,在线接单的维修师傅10万名。但在某投诉网站,啄木鸟的投诉量超过6000条。

按照报道披露的啄木鸟内部情况,当记者以应聘方式进入啄木鸟,培训经理表示,上门维修人员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想尽办法在服务过程中提高收费。以更换洗衣机电机为例,当记者经过两天入职培训,跟随公司安排的黄师傅去给一位客户更换洗衣机的电机,这一单,黄师傅收了客户659元维修费,换下来的电机卖了60元,成本只有购买塑料电机的91元。

这不是唯一的“套路”,因为客户未开水龙头导致洗衣机无法进水,啄木鸟师傅只是上门打开洗衣机的水龙头,就收费100多元。燃气灶没电,客户更换电池后没拿掉电池帽,啄木鸟却给客户更换了成本20元左右的点火器,再将电池帽拿掉,收费250多元。

为什么维修师傅想尽办法多收消费者钱?黄师傅称,关键来自家电维修平台施加的压力。维修人员经常会因为报价过低受到公司上级的批评,公司会要求维修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尽可能提高收费。黄师傅表示:“你只能拿到四成回报,公司拿六成,想赚钱只能靠换东西。”由于维修平台掌握着客源渠道,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没有平台,师傅们几乎接不到维修单。

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收费玄机被媒体曝光后,3月15日晚,啄木鸟发布声明称,针对媒体关于平台工程师虚高收费、小病大修、工程师抽佣高等问题的报道,所述问题都是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的完全责任。向所有用户和大众表达最诚挚的歉意,接到报道后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调查组,将对报道情况进行彻查。彻查完成后将第一时间宣布彻查的结果。

5

电子签高利贷被曝光

最高年化利率近6000%

“3·15”晚会曝光电子签高利贷,借贷宝和人人信被点名。

据央视报道显示,2025年年初,洪先生和王女士急需资金周转,在网络上找到愿意放款的人。尽管对方给出的利率高得离谱,但二人救急心切,还是咬牙接受了。随后,按照放款人要求,洪先生在借贷宝平台、王女士在人人信平台,分别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欠条和借条。

洪先生称,自己向放款人借款5000元,实际只收到3500元转账,可平台欠条上的借款金额却登记为5000元,短短7天,就要额外还1500元利息,洪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赤裸裸的高利贷和“砍头息”。

王女士在人人信平台借了30000元,到账14000元,扣除了16000元,说是利息。用电子签借钱,最终却借出了一个高利贷。

央视记者发现,在借贷宝平台签了正规的电子签协议,打了电子签的欠条,但实际交易的时候,真正的交易却不在平台上进行。多位在借贷宝、人人信这些电子签平台上签条借款的人告诉记者,即便遭遇了放款人的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由于不清楚其真实身份信息,根本没办法起诉。

综合央视财经、新京报、天眼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