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这既是对江苏民生改善工作的肯定,更丰富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实践内涵。
聚焦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江苏持续兴办民生实事项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月17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民生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现代快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4年江苏12类5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2025年将实施12类45件民生实事,其中新实施项目数的比重为历年最高,并且精准新增了一批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益 杨晓冬
为办好55件事,江苏财政统筹超90亿元
发布会上,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杭海介绍,2024年省政府12类5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整体来看,不仅加快补齐了民生短板,而且责任落实细化实化,重点事项也取得了突破。
“我们一以贯之地强调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更加强调从源头精准对接民众需求。”杭海表示,55件民生实事从设立到实施,努力体现回应群众期盼。比如,针对“一老一幼”关切,新增一批普惠托育机构,开设一批“爱心暑托班”,并在具体安排上做好细化对接。比如,完成1000个以上行政村整村推进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尤其是在苏北地区,获得群众实实在在的“点赞”。
在实施过程中,省政府定期调度民生实事实施情况,持续进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实施、节点化推进。各部门出台一揽子政策文件、专项方案和标准规范。省级财政及时拨付建设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各市将省定任务全面纳入市级民生实事方案,结合群众真需求、迫切需求和本地发展实际,论证提出本地的自选项目,不断推动工作落地落细。
其间,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推动有关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建立民生实事进度监测体系。多个省级重点民生工程完成关键进度。省脑科医院开工建设,13家县级妇幼保健院、30所普通高中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江苏省财政厅统筹中央补助资金和省级自有财力超90亿元,全力保障省政府12类55件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取得实效。“2024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5293.91亿元,其中民生支出12148.24亿元,占比达79.4%,较2023年提高0.4个百分点。”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倪国强表示,在做好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的同时,省财政厅会同省发改委等部门,常态化开展民生实事编排,清单式管理、项目化实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倪国强表示,2025年是江苏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元年,省财政厅将加强政策梳理,区分轻重缓急,将省委省政府有部署、人民群众有期盼的民生实事要事摆在突出位置,增强投入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充分体现财政性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属性。
45件民生实事,更新、更贴近、更精准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年度民生实事工作,对于提振发展信心、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意义重大。
杭海介绍,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继续按照12类进行编制,包括幼有所育(3件)、学有所教(4件)、劳有所得(5件)、病有所医(5件)、老有所养(5件)、住有所居(3件)、弱有所扶(2件)、出行便利(2件)、环境改善(5件)、文体服务保障(5件)、公共安全保障(3件)、基层服务保障(3件),整合为45件民生实事。更加贴近人民心声、体现群众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民生实事更加注重新事新意,计划新实施项目数的比重为历年最高。同时在贯彻落实中,更加注重凝聚合力,项目牵头单位共涉及21个部门,有3件项目为部门携手、联合实施。另外,也更加注重内涵提升,从群众视角出发,对民生实事项目内涵进行了统一优化,把落脚点放到提升群众获得感、扩大受惠面上。此外,更加注重软硬结合,从设立、推进、实施的全生命周期,坚持把“软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与“硬投资”一同谋划、同步推进。
杭海表示,今年的45件民生实事在编排工作中,精心做了“加减法”。一方面,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相协同,精准新增一批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另一方面,坚持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删除或优化一批项目,并作为部门重点工作常态化加以推进。
新增项目上,更加注重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针对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人口、困难就业群体,分别新提出与需求相匹配、与规模相适应的细化支持目标;更加注重加力支持生育养育,新提出改造升级1260个可提供普惠托育服务的幼儿园,保障群众多层次托育需求;更加注重精细关怀银发群体,全覆盖设置基层适老生活体验中心,改造提升一批银龄学习中心并举办1600期学习项目;更加注重多样化提升群众幸福感,为3万间中小学教室安装空调,新建改建1000片群众身边球场,完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场地设施;更加注重惠民生与稳增长相结合,实施5.6万户城中村改造,新提出打造50个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激活新“夜”态等项目。
删除或优化项目上,4G/5G地下空间覆盖、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点建设等项目转为部门常规工作。比如,“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进一步升级扩围到“实施普通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
一、幼有所育(3件)
2025年度 省政府民生实事方案
1.改造提升1260个可提供普惠托育服务的幼儿园;新增80家社区普惠托育点,保障群众多层次托育需求;
2.改造提升310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保障未成年人基本权益;
3.新建6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实现50万人口以上县(市、区)全覆盖。
二、学有所教(4件)
4.为3万间中小学教室安装空调,改善中小学教学环境;
5.新建改扩建30所普通高中,扩大高中学位供给;
6.新增200个标准化初中学校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高水平配备;
7.开设2000个“公益暑托服务”班点,志愿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中小学生。
三、劳有所得(5件)
8.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服务10万人次以上;
9.开展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服务5万人次以上;
10.优化提升300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兜底帮扶3万名困难群体就业;
11.新增帮扶8万名登记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12.新建60家“苏青驿站”,拓展内容、更高质量服务青年3万人次。
四、病有所医(5件)
13.新增8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级中医馆,服务基层群众中医药需求;
14.新增50个基层慢病筛防中心,推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工作关口前移;
15.新增35个院前急救站(点),提升急救转运服务能力;
16.免费为18.63万名适龄女生接种HPV疫苗,控制宫颈癌发生风险;
17.深化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超6300万人。
五、老有所养(5件)
18.设置基层适老生活体验中心,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19.改造提升70个以上江苏高校“银龄学习中心”,举办1600期学习项目;
20.推动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护理院,保障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健康需求;
21.改造提升300个城市社区助餐点,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
22.开展50万人次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培训,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六、住有所居(3件)
23.新开工改造700个城镇老旧小区,推进完整社区建设;
24.实施5.6万户城中村改造,筹集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25.新增5万个住宅智能信报箱格口,完善住宅自助服务终端。
七、弱有所扶(2件)
26.改造提升200家残疾人辅具服务点,提供个性化适配服务;
27.为7000名高中及以上残疾学生发放教育生活补助,为700名残疾大学生发放学费补助。
八、出行便利(2件)
28.新改建140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330座农村公路桥梁;
29.新增1.4万个共享停车泊位,新增5万个公共停车泊位。
九、环境改善(5件)
30.疏浚整治1000公里农村生态河道,新治理400公里农村骨干河道;
31.新建200个绿美村庄,推进乡村绿化美化;
32.新增40处“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嵌入式增加130处运动休闲场地设施;
33.推进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提升,改造提升800个以上行政村;
34.新建16条森林步道,新建改建200公里健身步道。
十、文体服务保障(5件)
35.组织开展电影惠民消费活动,发放6000万元电影消费券;
36.打造50个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激活新“夜”态;
37.组织813场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全省巡演,让群众“家门口赏好戏”;
38.推动100个公共体育场馆实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服务2500万人次;
39.新建改建1000片群众身边球场,完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场地设施。
十一、公共安全保障(3件)
40.改造1600公里城镇燃气管道,基本完成燃气管道“带病运行”治理;
41.开展住宅老旧电梯评估整治,推动15年以上电梯有序实施设备更新;
42.实施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改造提升2000公里普通公路。
十二、基层服务保障(3件)
43.新增100个金融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点,化解群众身边的金融风险;
44.提升50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新增100个远程公证服务点,保障群众法律援助和公证服务需求;
45.为家庭用户免费提供2000小时优质内容服务,促进广电资源直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