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南京眼/特别报道

南京终于有了大猩猩

红山森林动物园迎来荷兰四大“金刚”

荷兰“金刚”四兄弟 红山动物园供图

近日,从荷兰博格斯动物园来到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4只西部低地大猩猩正式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隔离检疫,开启了在南京的新生活。这4只西部低地大猩猩是于今年2月9日从荷兰阿姆斯特丹飞抵南京的。目前,4只荷兰“金刚”已经渐渐适应了南京的新家,开始更多新空间的探索。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然

两名荷兰饲养员陪同它们从荷兰飞抵南京

当地时间2月8日下午4点30分,4只大猩猩乘坐飞机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直飞南京禄口机场。4只大猩猩分别被安置在4个定制的运输箱内,随行的还有它们最熟悉的两位荷兰饲养员。飞机起飞之后,航空公司贴心地为大猩猩们关闭了光源,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大猩猩们也逐渐放松下来恢复了平静。在10个半小时的航程中,两名饲养员都陪伴在大猩猩身边,观察它们的状态,在起飞降落前进行补水。

北京时间2月9日上午9点48分,飞机平稳落地禄口机场,机场、边检、口岸办等各相关单位紧密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运输箱转运等流程。11点,大猩猩恒温运输车辆在机场公安局特警支队和南京交警支队机动大队的带领护送下出发,12点抵达红山森林动物园大猩猩馆。下午1点40分,4只大猩猩全部安全进入隔离区,整个入住过程十分顺利。

隔离期顺利通过,四兄弟渐渐适应新环境

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孔甚至语言,大猩猩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帮助大猩猩更好地融入南京新家的生活,荷兰饲养员陪伴大猩猩们在南京待了半个月。红山的饲养员在荷兰饲养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完善基础饲养流程、建立动物对饲养员和场地的信任。

此次来到红山动物园的4只大猩猩是兄弟,在荷兰博格斯动物园时,它们就从小生活在一起,关系十分密切。老大“N'akouh”15岁,具有突出的银背特征,是群体中的领导者,三个弟弟对它都很信赖。三个弟弟都是11岁,老二“Nukta”比较独立、温和,不介意独处,乐于与饲养员合作;老三“N'kato”体型最小,活泼,十分聪明,好奇心强,是当地有名的大猩猩龙凤胎之一;老四“Madiba”很有耐心,吃东西也慢条斯理,依赖着三个哥哥。

入住新家,老大为群体成员的新生活操碎了心,它会率先检查场地的安全,主动探索新环境,研究新事物,为群体排除隐患,规划群体成员的生活模式,比如安排大家何时睡觉、在哪里睡觉、在哪里吃饭,时刻确认群体成员的安全,十分尽责。

大猩猩是素食动物,荷兰和国内的蔬菜种类存在差异,因此红山特别为大猩猩们制定了“本地化”菜单。按照饲养指南和博格斯动物园的饲喂标准,四只大猩猩会获得每天40公斤、每周22种的新鲜蔬菜,包括油麦菜、娃娃菜、上海青、苦菊等叶菜类,胡萝卜、紫薯、南瓜等块根类,芹菜、洋葱、甜椒、西蓝花等其他蔬菜类。同时,每天还会提供足量的新鲜树叶,如大叶女贞、芭蕉、竹叶和灵长类颗粒料,以保证营养均衡。

目前,大猩猩们在食物上已经逐渐适应,喜欢上了南京的饮食。南京饲养员开始尝试用普通话与大猩猩沟通,大猩猩也对饲养员越来越信任,行动不再像刚来时那么谨慎,正在不断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挑战。

历经十年,南京终于拥有大猩猩

作为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类人猿,大猩猩是智慧与力量的代表。一个动物园要想拥有大猩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有准确的动物保护和教育理念、良好的动物福利标准、在大型类人猿的保育研究中拥有丰富的经验,还需要有符合国际标准的大猩猩室内、室外生活空间,以及持续给予大猩猩专业照顾的团队。红山动物园为此付出了整整十年的努力。

大猩猩所在的非洲雨林馆建成耗时7年,占地7000多平方米,展区模拟非洲雨林原生环境打造,塑石、水池、丰富植被,复杂的栖架、松软的生态垫料带给大猩猩沉浸式入住体验。为大猩猩提供了两组风格迥异的室内展厅、室外花园、独立的卧室系统,同时配备空调、地暖、新风等系统。展厅和卧室的串联都采用“环形通道”结构,空间多变,可以满足大猩猩不同社群结构和不同时期的生活需求。

2014年开始探讨引进大猩猩的可能性,2019年获得欧洲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EAZA大猩猩种群管理委员会(大猩猩EEP)的发函确认,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终于被列为大猩猩全球种群管理的单位之一。之后就展区设计、场馆建设细节、人员培训等问题,欧洲大猩猩种群管理委员会多次派专家来深入交流沟通。2024年10月,博格斯动物园副园长Arun Idoe抵达南京,对大猩猩入住前的准备进行现场深入勘察,并带领红山团队对未来大猩猩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推演和系统培训。2024年12月,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派3名专业技术人员赴荷兰博格斯动物园进行为期两周的饲养管理技术培训,并与即将来宁的大猩猩初次相识。

未来,4只大猩猩将在红山动物园全新建设的非洲区展出。包括长颈鹿、斑马、犀牛、黑猩猩等园区的非洲物种以及部分澳大利亚物种共30余种动物将陆续入住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