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港新村地处包场镇城中心区域,中天钢铁、艾郎风电等多家大型企业分布周边,外来务工人员占比较大,租房需求较高,因此出租房管理问题比较头疼。今天,我请大家来发表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日前,在包场镇港新村会议室,一场由村党总支书记张记永发起,村民代表、租户代表、房东代表以及社区民警、综合执法局、司法所负责人等12人共同参与的协商议事活动顺利举行。
这是海门探索创设“‘海’好说”基层议事协商平台的一个生动案例。自2024年12月开始,海门聚焦群众牵挂事、着急事、烦心事,探索创设了“‘海’好说”基层议事协商平台,将协商议事与基层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让群众的声音得以充分传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如今在海门,一场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正如火如荼展开。短短3个多月,全区镇、村、网格三级已开展各类议事协商153场次,协调解决矛盾问题37个,28件民生项目推进实施。
自去年12月以来,海门区每月初发布“村(社区)议事协商项目清单”,每月底展示一批优秀议事协商案例,引导全区共同推进“‘海’好说”议事协商品牌做优做亮。
村集体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村书记一个人的事儿。四甲镇头桥村通过“‘海’好说”议事协商平台,邀请人大代表、村在外能人、设计院(第三方)等参与议事协商,确立了以“一村多品”为支撑的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转变。目前,全村流转土地2800亩,形成了千亩草莓产业园、龙游巴道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绿康蔬菜基地三大现代农业产业,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成功案例背后,是海门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做法。海门在全区创设“‘海’好说”基层议事协商品牌,旨在打造一个让群众广泛参与、充分表达的平台,除了村(社区)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外,还根据不同议题邀请相关利益方、专业人士等参与,确保议事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党组织“搭台”,各方主体“唱戏”。议事协商让广大党员群众说事有地方、解题有方法。海门充分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为民服务效能,形成了“党建引领、多方共治、共建共享”融合治理新格局,有效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烦事难事,找到了村社区发展的新路、好路,还培养了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意识,提升了自治能力,海门走上了多元协商共治的现代化治理道路。
严君臣 陆新华 杨礼庆 吴齐兵 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