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4版:艺+周刊

“来岁昭昭”紫砂新青年2025邀请展:非遗新生,青春熔铸紫砂新篇 (一)

展览现场

时大彬 云缶,紫泥,500cc 时大彬是紫砂艺术史上一颗最为耀眼的恒星,大彬好酒爱茶,壶身仿若从岁月深处走来的古老陶缶,又似盛着千年佳酿的酒瓮,以醇厚紫泥塑就,质朴而厚重。时大彬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是紫砂界公认的“一哥”,所作皆为传世重器。

陈鸣远 鹤峰,青乌泥,1800cc 陈鸣远号“鹤峰”,故以此为壶命名,注入个人情志,尽显文人的高雅自在。此壶曾被康熙御赐“天下第一清廉巡抚”的宋荦(号漫堂)所珍藏。它穿梭于雅士与清官之间,承载着艺术的卓绝、文人的风骨与为官的清正。

陈曼生 半瓢,灰段泥,300cc 曼生壶被誉为文人壶之巅峰,曼生半瓢壶堪称经典中的璀璨明珠。其形如剖开的葫芦,“半瓢”之名,直白而又意趣悠长。此壶承载着名家传承,出自吴待秋旧藏。壶身镌刻“以挂树慈其声,以浮江恶其名,不如乐饮全我生”。这段源自汉代蔡邕《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在清代《听雨闻谈》《明清各名家砂壶全形拓》相关著录中留下印记。

邵大亨 掇球,紫泥,430cc 《掇球》是紫砂十大经典造型之一,其造型以圆演绎出震撼美学。自诞生以来,大亨掇球壶就深受各个时代爱壶之人的狂热追捧。它跨越时空,成为一种精神象征,是紫砂工艺登峰造极的标杆。紫砂大师顾景舟,一生都对邵大亨倾心追逐,以他为偶像,在传承与创新中探寻紫砂艺术的无限可能。

卞黎君 青年陶艺家。1991年生。大专毕业于无锡工艺设计专业。师承于伯父卞勤华,钻研学习紫砂制壶技艺。专注于以竹为题材的紫砂创作,表达方式独特创新。

问竹,段泥,360cc

陈伟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跟随高级工艺美术师江建翔学艺,打下了扎实的制壶功底。多年来勤奋钻研、探求创新,其中所制作的“掇球”“仿古如意”有特别的创新立意,并被编入《世界艺术家——中国艺术家专号》《陶魂》《宜陶人》《壶魂》《紫泥新韵》等书刊。

倚竹听风,青玉段,160cc

范柯楠 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宜兴市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1990年生,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师从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范卓群。受到祖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洪泉、外祖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范永良的精心指导,代表作有《东坡提梁》等。

报春,底槽清,800cc

何流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1988年生,2009年开始一直得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亲自指点授艺,2019年正式成为其弟子。擅长摄影和绘画,喜爱《山海经》及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和中国神话,能从国画与诗歌中找寻灵感,在传统与创新中表达自己对于紫砂的理解。

风骨,紫泥,190cc

韩旭 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1990年生,师从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张伟军,后又拜入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泽锋门下。崇尚古法也善创新,设计的作品讲究意境。

承古(套组),降坡泥,280cc

黄帆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国家职业技能一级/高级技艺师,2024年度影响力紫砂艺术家。1991年生于宜兴,自小受母亲、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鲍雯君的熏陶,对于紫砂艺术具有浓厚的兴趣,后跟随其学习茗壶的设计和制作技艺,其间悉得舅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的亲自指导。

菱花提梁,紫泥,520cc

蒋程思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南京大学《紫砂艺术与文化》课程指导老师。1992年生,大学本科。2013年开始传承学艺,启蒙于外公程辉(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师从于吕俊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父亲蒋立峰为紫砂行业知名收藏家。

容天,厂版黑料,260cc

前言

“来岁昭昭”取自《宗经》“昭昭若日月之明”,如晨光刺破冬雾,既指向新春的破晓,也暗合文明的轮回。“紫砂新青年”以“来岁昭昭”为名,开启一场传统与未来的深度对话——既是对千年技艺的深情回望,亦是对非遗新生的炽热宣言。

紫砂,是东方美学的微型史诗。它曾以树瘿壶的褶皱封存明代的月光,以石瓢的棱角丈量文人的风骨;而今,它以呼吸的肌理与当代对话,非遗的魂魄,不在历史的标本中,而在泥土与掌心永恒的博弈里。青年紫砂艺术家是这场博弈的诗人,他们以指尖为笔,将传统写成流动的叙事,他们证明,传承不是临摹过往的拓片,而是用青春的温度重焙文明的底色。

未来正在壶中沉淀。当紫砂跳出“非遗”的标签,当技艺从艺人的私语化作城市的共鸣,那些曾被供奉的古老符号,终将回归生活的烟火。来岁昭昭,答案不在博物馆的展签里,而在泥土与青春碰撞的刹那:茶烟升起处,古老的心跳正借青年的掌心,续写永不封窑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