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郁
在《东京八平米》之后,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又写了一本《格外的活法》。
吉井忍在中国留过学,中文说得好,写作年头不短了。她的几本书都很好看,从那本写东京独立书店的《东京本屋》开始,我一直都关注她的行踪和写作情况。相对于《东京八平米》中书写自我的生存境况,《格外的活法》又从自我拓展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十篇长期的访谈、十二种不同的人生,构成了不同于社会主流选择的生活方式,称之为“格外的活法”。
吉井忍说写这本书,是想找主流赛道之外的人群。社会主流人群基本都是按照既定的生活方式,获得成功和羡慕的眼光,读书、上班、结婚、生子、养家、退休、养老,过完一生。过这样的人生,当然是最稳妥的选择,但社会中总有少数人想过一种不一样的人生。吉井忍说她萌生采访的想法就是因为自己先放弃了主流的赛道,大学毕业后出国游荡各地,不买房,不上班,甘愿落后几步,跟着自己的节奏慢跑。但是近些年非主流赛道的人群能选择的路越来越狭窄,还有多少人能坚持这种小众的生活方式呢?于是,她才萌生了采访和写作想法。
这本书选择访谈的对象各式各样,比如放弃大城市工作到小城市市场里开二手书店的店主、主业做搞笑艺人的垃圾清理工、给独自生活的老年人送外卖的独立摄影师、用钢筋混凝土给自己建房建了二十年的建筑师、专门拍摄另类人群编辑杂志的独立摄影记者……
单是浏览这些篇目都能让人感到生活的不同形态有多少。有些职业的选择都很难想到,比如那位本来给自己设计建造婚房的建筑师冈启辅,大学毕业后,进入到了一家东京的住宅建设公司做建筑设计师,工作了一年多,有了一笔存款,厌倦了这种工作,就干脆辞职。然后他做了一张“想去看的建筑系列清单”,跟着清单,背着帐篷,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骑行之旅。他的存款花完了,就去附近的工地找活儿干,这样的生活断断续续持续了七年。然后他认识了他的妻子,两人结婚了。
婚后不久,妻子很好奇地问他:你是做建筑的,会不会设计房子?他说当然会,他还有一级建筑师的执照,还会盖房子。妻子说,那太好了,咱们不如买块地,盖房子吧。然后他们夫妻在东京买了一块地,大概四十多平方米,花了六千五百万日元。那是2000年。
冈启辅就开始了他的自建房之旅。为了保证建筑质量,他自购材料,自制混凝土,自购混凝土搅拌机,DIY水泥,所有的都是自己动手。因为使用的是真材实料,成本高了不少,但是建筑也会特别坚固。本来他以为三年就可以完工,但是各种状况不断,2009年的时候,开发商要在附近进行土地再开发,要求他搬迁。附近的居民大多数拿到搬迁费就走了,只有他的房子还未完工。跟开发商谈判,打官司,2015年达成共识,房子盖好了,把建筑整体往后拖五米,费用开发商出。后来又遇到开发商扯皮,不想出费用,又得重新谈判。还受资金等影响,他需要不断借款筹集资金,他的房子直到2024年11月才完工。这个过程中,妻子无法忍受提出分手,他得了抑郁症,他只能搬到自己未完工的房子里,睡在睡袋里,默默忍受着。能让他支持下去的,就是把自己亲手设计和建造的房子完工。
在吉井忍拍摄的照片里,这是个非常奇特的建筑,歪歪扭扭,危楼一样。在东京的繁华之地,周围被各种商业大厦包裹着,冈启辅的家像个钢筋混凝土的哥斯拉一样奇怪。大概也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一个建筑师倾注了二十年的心血打造的。
简单总结就是,你会花费二十年去一砖一瓦建造一栋自己的房子吗?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干这样的事情。
但是吉井忍的书中,几乎每篇的主人公都有一种这样的轴劲儿,每个人都想在主流赛道之外,冲撞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赛道。
人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我们不知道接下来的人生会有什么样的变故或者意外发生,我们的人生无章可循、无迹可攀,吉井忍只想通过这本书,讨论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