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读品周刊

2025年凤凰好书1—2月榜(上)

新春第一榜!书里书外的传奇与人间

春回大地,草长莺飞。2025年1—2月“凤凰好书”榜单如约而至,共有19种图书入选(本期推出9种)。榜单涵盖多元领域,从文化社科到自然科学,从艺术人文到历史探秘,每一本书都如同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祝愿读者诸君享受春日,在这些佳作的陪伴下,让思想在知识的原野中肆意驰骋。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双传学 李扬 编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谢山青:

这是一部兼具理论高度与大众温度的通俗理论读物。作者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思维方法,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12个方面细细描摹,从“理论探照灯+实践显微镜”的双重视角,将党的重大创新理论具象为文化图谱,将文化思想伟力凝聚为发展动能。此刻展卷,既是聆听古老文明与现代中国的深度对话,亦是领取参与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请柬——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以文化赋能,于全球文明坐标系里锚定中国方位,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

身处一线实践的骨干和理论工作者,切身体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思想内涵、指导意义,用通俗的语言、清晰的表达和众多的案例,深入阐释这一思想的博大精深和现实作用。

《中国早期的星象学和天文学》

[美国]班大为 著 宋神秘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谢山青:

“天命”是什么?班大为以跨学科的视角,穿梭于考古发现与古典文献之间,揭示天文现象如何渗透至中华文明的肌理。宛如夜空中璀璨的参宿,照亮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与星象学的深邃联系,将思想史、天文学与政治史、军事史相结合,打通文化脉络,让古早的宇宙穿越千年,在现代语境下延绵熠熠。

凤凰传媒副总编辑王振羽:

中国的自然科学研究与探索一直遥遥领先,我们也多说四大发明,《齐民要术》《天工开物》《本草纲目》《授时历》,圆周率;但自明代中期以后,因西方的工业革命,中国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在朱明之前的科技方面的梳理研究,国内虽然很多,似乎还无超过李约瑟者,而明代中期以前的关于星象学、天文学的研究解读,更是鲜见。美国学者班大为无意于就中国古代星象学和天文学的历史进行罗列铺陈,他深入众多文献、天文考古,探究中国的天文始于陶寺、五行说、五星汇聚、北斗、谶纬、奇普等的内涵,中西对比,纵横捭阖,龙时期、青铜时代、春秋战国、嬴秦两汉,赵充国的出征、曹丕代汉、安禄山的叛乱、嘉靖皇帝时期的吉兆与凶兆,深入解读,严肃认真,堪称这一领域的权威之作。此书译者宋神秘,一理学女博士,是《中华大典·天文典》的副主编。

《寻蝶笔记:发现身边的蝴蝶家园》

魏兰君、廖怀建 著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陈卫春: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蝴蝶的踪迹似乎愈发稀少。然而,《寻蝶笔记:发现身边的蝴蝶家园》却为我们揭开了一个隐藏在城市中的蝴蝶世界。它是作者十多年来不辞辛劳、悉心记录蝴蝶在城市中生活轨迹的自然笔记。全书以蝴蝶为引,沿着蝴蝶的寄主植物这一线索,用细腻的笔触、300多幅手绘科学画,生动描绘了城市生态建设与蝴蝶—植物共生网络的关系。它连接人与自然,唤起人们对生态的关注与热爱,为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指引。沿着书中的线索去寻找蝴蝶,你会看到生物之间休戚相关的命运。当你跟随书页邂逅破茧成蝶的奇迹,体会到的不仅是生命的奇妙与自然的伟大,更将重新定义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些翩跹的翅膀,正在唤醒我们内心对万物共生的深切渴望。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原总编辑郁宝平:

春天是一个赏花寻蝶的好时节,《寻蝶笔记:发现身边的蝴蝶家园》让寻蝶变成了一场寓教于乐的活动,它通过生动精美的水彩画、深入浅出的文字,带领你探寻蝴蝶的生存密码。

《话语性设计:批判、思辨与另类之物》

[美国]布鲁斯·M.撒普、[美国]斯蒂芬妮·M.撒普 著 张黎 译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王林军:

在设计的四域框架(商业、责任、实验、话语性)中,本书开创性地提出了“话语性设计”这一概念,对设计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反思,旨在通过智识的探索,促进社会对有关问题的思考与改善。书中综合论述了丰富的文献、理论和设计实例注解,深入剖析了250多个经典案例,并配以300多张精美作品图片,为中国设计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全球背景。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方立松:

话语性(discursive)与设计的结合,意味着设计不仅关乎形式与功能,更是一种思考与交流的媒介。它不同于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传统设计,而是鼓励质疑和对话,使人们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事物,反思技术发展、伦理选择及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其价值不仅在于拓展设计的边界,更在于推动公众参与和思想碰撞,为社会创新提供新的可能性。这本书为理解设计如何超越实用性、成为社会文化批判工具提供了重要视角。

《先生,高二适》

曹洋 著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王林军:

作为20世纪最有风骨的学者之一,高二适先生在1965年“兰亭论辩”中冒天下之大不韪,横空出世傲视群雄。本书作者二十多年爬梳文献,勾勒出高二适的生平与精神世界,展现其深厚的国学素养和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以其诗性生活、家国情怀、任侠文字以及与章士钊的旷世之交等,阐述其兰亭论辩直言为文的内在动因,为书法与诗词爱好者呈现了一部生动的文化读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辑汪修荣:

这部长篇传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通过治学、交友、诗词创作、书艺探索、为人处世等多个维度立体书写了高二适漫长的一生,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性格狷介,具有魏晋风度的名士形象。

《书话文脉》

徐兴无 著 凤凰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总编辑林日波:

《书话文脉》是南京大学徐兴无教授对传统文化深思熟虑之作,厚积薄发,戋戋小册凝聚着诸多真知灼见。全书以“文脉”为轴,从地理、历史、艺术、民俗等多维度展开,解码长江作为政治空间与精神江湖的双重意涵,透过帝陵石麒麟的沧桑纹路触摸六朝兴衰,从《全唐诗》的编纂传奇窥见文化传承的隐秘脉络……作者熔学术考据与人文情怀于一炉,笔墨灵动,既有对先贤精神遗产的深刻剖析,亦不乏园林长物、书画点心的雅趣闲情,兼具思想深度与阅读美感,可作为理解中华文明基因的密钥,带您打开一座引人入胜的宝库。

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

著名学者徐兴无用轻松妙笔,将中华文脉的24个重要概念和范畴细细梳理。从古代穿越到当下,从文献联系到现场。引文随手摘录,故事栩栩如生,读来酣畅兴起。读者既获得大量知识,形成见解,又联系实际,掩卷深思。作为约稿人,自然“沾沾自喜”,兴奋不已。

《做书:编辑那些事》

徐海、刘颋 主编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赵阳:

这是一本编说编做之书。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文艺报》副总编刘颋诚邀全国各大出版社40余位名编辑毕至咸集,领路读者,穿越时间回廊,讲述以出版为志业的人生中那些闪闪发光、令人止不住想要大步追随的《做书》故事:从前瞻独到的策划布局,到呈现内容的巧思设计,乃至一个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点睛标题,优异的编辑们举重若轻的编舟故事、充满启发的工作哲学,都在告诉人们:编辑,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更是一股与时代潮汐同频、以创新角度整合信息,观照世界、赓续文明的思想力。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方立松:

“做书”是本书的关键词,通过40余位名编50余篇文章,现身说法,细述自己做书之过程,其中难掩甘苦不易,不乏真知灼见,从内部揭示了中国图书运作生成与人才成长的机制特征。该书具有一种力量,它不是讲做书的知识,而是通过做书学到东西,通过做书去思考去发现,去学会做书,引你前行去打通出版这个世界,怀有梦想和希望地去做书。对于从事编辑这一职业的年轻人来说,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要随身携带这本书。

《文化的阐释》

[美国] 克利福德·格尔茨 著 甘会斌、杨德睿 译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张遇:

阅读克利福德·格尔茨的《文化的阐释》是一种独特的思想体验。书中提出的“浓描”方法,让我们回归到微观的、本地的、特殊的情境中去理解文化与人。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尤为重要:无论是跨文化交流、社会互动,还是理解历史与传统,都需要我们保持敏感与谦逊,尊重不同群体赋予事物的独特意义。文化不是一个统一的答案,而是无数微小而复杂的意义拼图,理解它,才能真正理解人类自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江苏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府建明:

格尔茨的这本人类学的名著,虽在国内早已译介,但这次重新翻译出版,依然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因为其译文较之以往译本更显精准雅洁,且其内容在AI蓬勃发展的今天越发令人深思。格尔茨在书中提出的“文化概念对人之概念的影响”等等,已不单是狭义的人类学话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所以我不愿将其简单看成是文化人类学的经典,而更愿意将其看成是有经典意义的哲学名著。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

[美国] 琳赛·菲茨哈里斯 著房莹 译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张遇:

当下,医美如此普及,人们很难想到医美技术竟然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造脸》讲述了一段曾被遗忘的医学史、一位大医的职业生涯,呈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另一面——那些被战火摧毁的面容背后,隐藏着无数的痛苦与希望。哈罗德·吉利斯怀着悲悯之心,以非凡的领导力,组建起一支包括牙医、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雕塑家在内的多学科团队,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致力于面部重建的专门医院。他带领团队,通过创新的整形外科技术,修复着伤者的面孔和心灵。医学超越了技术本身,成为重塑生命尊严的伟大创新。这不仅是现代整形外科的诞生史,更是一曲战火淬炼的人性赞歌。

凤凰传媒副总经理袁楠:

这是一部以一战为背景,讲述杰出英国外科医生哈罗德·吉利斯如何从战壕中开创现代整形外科的史诗。新型武器的应用导致千万士兵遭受包括面部重创在内的伤害,吉利斯组建专业团队,以精湛技艺修复受伤的面孔、重建崩塌的内心,以诸多沿用至今的技术手段确立了整形手术原则。战争的残酷与医学的高深,科学的精湛和艺术的优美,医学人文图书总是不仅阐述医学及医学史,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折射着人性复杂的明暗。

整理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姜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