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张永祎
每每与小外孙视频,总会自作多情地问一句:想外公吗?人家回答非常干脆:不想!有次还特别补充说:你再问一百遍也没用。几乎一点面子都不给,而对外婆,则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人家不用问,就会主动说:想外婆。他每次到我们家来,外婆主要负责生活起居,忙前忙后,不亦乐乎,但我也没闲着呀,什么事都得放下,整天就是围着他转,盯住他,跟着他,时刻防止他被磕到碰到。同样的付出,不一样的结果,差距究竟在哪里?我问外婆:难道我还做得不够好吗?外婆笑着说:关键是你不要总管着他,要想法子陪他一起玩才行。
原来如此。当他再来的时候,我就试着带他到处去玩,他就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在儿童游乐场里,到处自由地飞翔。他喜欢挖宝,在很多石膏块中挖出了五颜六色的彩石;他喜欢开车,在玩具电动车上带着我,一路风驰电掣;他喜欢火车,在小火车上坐了一趟又一趟……如此热心相伴,果然融化心墙,他喜欢搀着我的手,一路走一路跳。这小家伙会说话很早,伶牙俐牙齿,我们在等公交车的时候,他马上打开话匣子。讲黑洞,说宇宙的无穷无尽;讲元宇宙,说现在有两个平行的世界;讲航天,说火箭发射升空后,要进行三次分离……旁边一位叔叔突然调转头来,说:这孩子知识储备怎么这么厉害,多大岁数了?我告诉他,5岁。
我问他妈妈,用什么方法给他灌输了这么多的科学知识?她说,就是给他买大了个波波球,那是一个圆球形的小收音机,与喜马拉雅连接起来以后,就可以点播各种各样的节目。据说开始他对此还有点抵触,但听着听着就入迷了,整日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形影不离,随身听。
回到家中,我们马上“开战”。他搬出箱子,把里面的玩具全部倒出来,摆开阵势,有坦克、装甲车、轰炸机、直升飞机,威武雄壮,而我这边的“军事装备”则少得可怜,只有几辆客车、卡车和摩托车,因此当他发起全线进攻后,我基本没有招架之力,更不用说还手之功了,很快就败下阵来。我说:我输了,被你打得人仰马翻,但他却一本正经地说:不是“人仰马翻”,而是“车仰马翻”。呵,小家伙非常讲究用词准确呢!看到他特别喜欢成语,旗开得胜、大功告成、落花流水等脱口而出,我也尽量配合,能用成语的就用成语,抓住特定的语境,通过反复强调,努力增强他的记忆。但人家对此并不领情,不时地反过来检测我们的智力,冷不丁地就来一道脑筋急转弯。比如,什么蔬菜反过来是水果?我们一头雾水,面面相觑,他笑我们:这么简单的题目都答不出来,萝卜反过来不就是菠萝吗?
经过自己这么一番用情用心用力的努力,与小外孙的关系日渐融洽,但他对外婆的偏爱依然如故。他喜欢组织运动会,自己当裁判,叫我俩当运动员,结果总是外婆取得胜利,即便是我先到达了终点,他也以犯规为由,把我罚出场外。他还自任美术老师,教我们画画,我俩都没有天分,画不出他所认同的童真,但在他的眼里,外婆总是最优秀的,而我总是相形见绌、屈居其下。
尽管偏袒外婆一如既往,但对我的热情已经溢于言表。当我跟他视频时,再问他想不想外公?可能他还会说“不想”,但会补充一句“喜欢外公”。哦,这可是非常明显的进步哟,看来立竿还是见影了。
那天,他在窗口看到外婆回来时,赶忙侧身躲了起来,外婆一进门就看到那个在墙旮旯撅起的小屁股,但她也很会走情节,佯装什么都没看到,这边找找,那边找找,直到最后才发现他。小外孙兴致高涨,马上把我们分为两组,先是他跟外婆一组,由他们躲,我来找,然后是他和我一组,我们躲起来,让外婆来找。如果谁找到得多,谁就是赢家。因为家里就这么大地方,如此找法其结果必然平局,一决胜负还得靠包剪子锤。我俩在几个回合之后,还是外婆取得了胜利,但没想到,他认为外婆出手太慢,这次严重犯规,最终还是判我取得了胜利。蟾中折桂,让我着实扬眉吐气了一把。外婆马上对我说:你看吧,现在已经开始偏向你了。
说得没错,我的分量在他的天平上已经逐渐加码,所以当我在跟他视频时,问他想不想外公?他马上斩钉截铁地说:想!这让我也慢慢地悟出了一个道理,与孩子相处,不要总是一味强加于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只有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也才能融入到你的世界。待彼此处成朋友后,遇到具体问题,再因势利导,方可事半功倍。这时,小外孙又从对面的屏幕上传来疑问:外公怎么不问“喜不喜欢”呢?其实这也没有必要问了,因为他对外公的“喜欢”早有定论。现在他既然希望继续问,那我就再问一次,喜不喜欢外公呀?他马上答道:喜欢!这时外婆显得不淡定了,马上就问同样的问题,孩子回答依然干脆,想外婆,也喜欢外婆。一个是雪中送炭,一个是锦上添花,殊途同归,情同一心,何乐不问!